對血壓有調(diào)節(jié)作用的中藥283種,占1070種的26.45%。其中降低血壓的216種,占283種的76.33%,平均每4種作用于血壓的中藥中有3種有降壓作用。
如解表藥中獨(dú)活、蒼耳子、辛夷、菊花、桑葉等;
清熱藥中黃連、玄參、夏枯草、半邊蓮、野菊花、黃柏等;
攻下藥中大黃、商陸、大戟、芫花等;
祛濕藥中獨(dú)活、徐長卿、茵陳、厚樸、瞿麥、扁蓄等;
溫里藥中附子、川烏、蓽茇等;
理氣藥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藥中紅花、益母草、雞血藤、三七、川芎、延胡、大薊等;
化痰藥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藥中羚羊角、鉤藤、地龍等;
扶正藥中生地、當(dāng)歸、仙靈脾、白術(shù)、黃芪、菟絲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藥,如羅布麻、臭梧桐葉、薟草、夏天無、豬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應(yīng)選擇使用。
與西藥截然不同的是,中藥對血壓有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即血壓高者可降低,血壓低者可升高,共33種,占11.66%。如人參、鹿茸、白芍、五味 子、紅景天、浙貝母、蒼術(shù)、干姜、吳萸、細(xì)辛、牛黃、木香、白芥子、丹參、益母草、海藻、仙鶴草、四季青等。這種適應(yīng)原作用是中藥特色。
提升血壓的中藥有34種,占12.02%。如小薊、陳皮、枳殼、麻黃、阿膠、青皮、附子、紫河車、玉竹、金銀花、番瀉葉、馬兜鈴、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時選藥當(dāng)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