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黃:近年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能增加膽汁形成和分泌,可使糞便中排泄的膽酸和膽固醇增加,還能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姜黃具有溫經(jīng)散寒,祛風燥濕,行氣止痛功能。能宣通血中之氣,使氣血暢行而不壅滯,且有通經(jīng)止痛之功效。高血脂患者大多氣血瘀滯,用姜黃行氣活血,舒筋活絡,使降脂作用更為明顯。
虎杖:主含蒽醌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多種成分,從其根莖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白藜蘆醇苷等。有關藥理研究證實,虎杖具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藥理與大黃相同。
柴胡:柴胡主含柴胡皂甙,具有降血脂作用。藥理研究證實:柴胡有利膽、抗脂肪肝和抗肝損傷的作用。柴胡醇有舒、收、軟肝作用。
中醫(yī)用柴胡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對肝郁氣滯可達到疏肝、柔肝,活血養(yǎng)血之功。
澤瀉:主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糠醛,提取物中含有生物堿,植物甾醇及天門冬素,并有抗脂肪肝成分。藥理研究證實:澤瀉有明顯的抗脂肪肝、降高血脂、降血糖、利尿等療效。
中醫(yī)主要用于利小便,清濕熱,為利水滲濕常用。
草決明:主含蒽甙類物質,分解后可產(chǎn)生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酸、大黃酚等物質。藥理研究表明:草決明具有降血壓、降血脂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高血脂有一定療效。在降低膽固醇,防治血管硬化與高血壓,前途廣泛。
中醫(yī)主要用于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
何首烏:主含豐富的卵磷脂、蒽酯衍生物———大黃酚、大黃瀉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等。有助于脂肪運轉,能使腸蠕動增強和抑制膽固醇吸收。首烏還能阻止膽固醇在肝內(nèi)沉積、在血清中滯留或滲透到動脈內(nèi)膜中,以緩解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故臨床多用于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的治療。
中醫(yī)認為首烏具有補血生精,通便解毒。故用于肝腎兩虛,血虛便秘等病癥的治療。
靈芝:主含甾醇、生物堿、蛋白質、多糖、氨基酸、酶類等。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可用于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腦血管硬化等。
中醫(yī)認為:靈芝具有補氣益血、養(yǎng)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心脾虛損,氣血不足,虛喘咳嗽等癥。
人參:主含多種皂甙及揮發(fā)油、甾醇、多糖類及維生素等物質。其中人參甙能抑制動物高膽固醇血癥的發(fā)生。
中醫(yī)認為:人參有補氣救脫,補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故多用于氣虛、脾肺氣虛、正虛熱傷氣津、心血虛、腎虛等病癥的治療。
大黃:主含蒽酯衍生物,包括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蘆薈大黃素,以及鞣苷類。具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其中大黃素、大黃酸、蘆薈大黃素促進膽汁的分泌,降低膽固醇作用最強。
中醫(yī)認為:大黃可以攻下積滯,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利膽退黃,是攻下瀉熱,去瘀消腫之要藥。
山楂:主含山楂酸、蘋果酸、枸櫞酸及維生素等物質。藥理研究認為:動物實驗連服山楂制劑3周后,血清膽固醇可顯著下降。可常用于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之治療。中醫(yī)主要用于消食化積,散瘀行滯之系列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