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藥品被發(fā)明以來,有關它們副作用的爭議就沒有平息過。一份統(tǒng)計顯示,1975—1999年間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批準的548種新藥中,有56種因為存在致命風險要么被召回,要么被要求貼上警告標志。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藥物的風險呢?美國塔夫茨大學兩位教授日前發(fā)表在《健康事務》雜志上的論文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fā)。
約書亞·科恩和彼德·紐曼是塔夫茨大學新英格蘭醫(yī)學中心的兩位教授。他們認為,藥物的風險不能用孤立的研究結果來衡量,而是應該將其與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其他風險進行比較,這樣才能使人們更具體形象地了解藥物的風險。
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服用治療過敏的抗組胺藥物,患者的死亡率為十萬分之2.8;50歲的男子每日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血管病和癌癥,會增加發(fā)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死亡率為十萬分之10.4;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癥的藥物有可能導致腦白質(zhì)病,死亡率為十萬分之65;用于治療關節(jié)炎的萬絡有可能導致心血管病,死亡率為十萬分之67。
而人們在乘坐各種交通工具時發(fā)生意外而死亡的幾率如下:火車十萬分之0.11,飛機十萬分之0.15,公交車十萬分之0.19,轎車十萬分之11,摩托車十萬分之450。在被研究的各種職業(yè)中,坐辦公室是最安全的,死亡率只有十萬分之0.4,消防隊員為十萬分之10.6,建筑工人十萬分之29.3,卡車司機十萬分之44.8,伐木工人最危險,死亡率為十萬分之357.6。在各項體育運動中,滑雪的死亡率為十萬分之0.49,游泳為十萬分之0.88,自行車為十萬分之2.1,攀巖為十萬分之36。
由此可見,服用藥物的風險通常大于我們從事其他日常活動的風險,我們必須對藥品安全進行更嚴格的監(jiān)管。
但利益總是與風險并存的,在強調(diào)藥物風險的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它們給病人帶來的治療益處。以目前全球廣泛使用的小劑量阿司匹林為例,其可使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減少30%左右,而嚴重副作用發(fā)生率比乘坐轎車還低,我們知道冠心病和卒中不僅給患者本人,也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作者還以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癥的藥物那他珠單抗注射液(natalizumab)為例,其雖然不能直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最近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使用這種藥物的患者當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即使風險死亡率超過1%。,他們也會繼續(xù)服用;1/6的人甚至表示,死亡率超過1%他們也會繼續(xù)服用。
約書亞·科恩和彼德·紐曼教授指出,我們確實需要對藥品的風險進行更仔細的評估,如延長臨床試驗時間、擴大試驗對象等;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理性看待這種風險,政策制訂者也需要更好的工具來權衡藥物的風險與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