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shí)間:2010-07-3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cuò)
寒痛型:患者表現(xiàn)為受驚或吃生冷食物所誘發(fā),胃痛突然發(fā)作,疼痛劇烈,喜熱敷或熱飲。胃寒、口不渴、腹脹、吐酸水等。這類患者選用以下中成藥較為適宜。
1、.姜棗沖劑:主要成分有干姜、大棗。功能主治是發(fā)散祛寒,和胃溫和。適用于風(fēng)寒感冒,胃寒胃痛的患者。
2、野蘇顆粒:主要成分為野木瓜、白礬、陳皮等。主要是理氣調(diào)中,和胃止痛。用于氣滯寒凝所致胃脘脹痛、腹脹、噯氣。
3、香砂養(yǎng)胃丸:主要成分有木香、砂仁、白術(shù)、陳皮、半夏、茯苓、香附、枳實(shí)、豆蔻、廣藿香、厚樸、甘草、生姜、大棗等。能溫中和胃,用于不死因食,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等。
4、胃氣止痛丸:由香附、高良姜等組成,具有理氣散寒、安胃止痛的功效。適用于外感寒邪所致寒凝氣滯的胃脘脹痛,噯氣呃逆,不思飲食。
熱痛型:患者表現(xiàn)為胃脘疼痛較甚,內(nèi)有灼燒感,泛酸嘈雜,煩躁易怒,口干口苦等。這類患者選用以下中成藥較為適宜。
1、胃利康:由柴胡、赤芍、枳殼、丹參、延胡索、莪術(shù)、黃連、大黃、黨參、甘草等。能行氣活血,泄熱和胃。用于氣滯血瘀兼肝胃郁熱所致的胃脘疼痛、脹悶、灼熱、噯氣泛酸、煩躁易怒、口干口苦以及慢性淺表性胃炎。
2、六位安消散:含土木香、大黃、山柰、寒水石、訶子、堿花等。能疏肝泄熱、和胃、導(dǎo)滯消積、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脹滿、消化不良、大便秘結(jié)、痛經(jīng)。
3、加味左金丸:主要成分有黃連(姜炙)、吳茱萸(甘草炙)、黃芩、柴胡、木香、香附(醋制)、郁金、白芍、青皮(醋制)、枳殼(去瓤麩炒)、陳皮、延胡索(醋制)、當(dāng)歸、甘草。本方系清肝瀉火、降逆止痛之劑。用于胃脘脹滿、痛連兩肋、胸悶噯氣、心煩易怒、嘈雜吐酸、口干口苦。胃熱嘈雜、兼惡心吐酸、口渴喜冷,或似饑非饑;胸悶不思飲食,或胸悶痰多,多食易饑;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肋滿痛、煩悶不舒;噯氣胸悶,口渴唇干,腹脹食少,嘔吐痰炎,大便不暢,小便黃少。
4、左金丸:由黃連、吳茱萸組成。能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剜肋脹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
氣痛型:患者表現(xiàn)為煩躁發(fā)怒而疼痛發(fā)作。胃脘脹痛、痛連兩肋、打嗝或矢氣后疼圖減輕等?蛇x用以下中成藥。
1、胃蘇顆粒:由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雞內(nèi)金(制)等組成。能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氣滯型胃脘痛。癥見胃脘脹痛,竄及兩肋,得噯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郁怒則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及慢性胃炎見上述癥候者。
2、疏肝和胃丸:由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柴胡、白術(shù)(炒)、陳皮、檳榔(炒焦)、炙甘草、菜釜子、烏藥等組成。用于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兩肋脹滿、食欲不振、打嗝嘔吐、不思飲食、噯氣泛酸。
3、氣滯胃痛顆粒:由柴胡、延胡索、枳殼、香附、白芍、炙甘草等組成。能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
食滯痛型:患者表現(xiàn)為暴飲暴食后引起胃脘脹滿而疼痛。打呃酸臭、惡心嘔吐,吐后或矢氣后疼痛減輕。可選用以下中成藥。
1、保和丸:由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麥芽(炒)組成。能消食、導(dǎo)滯、和胃。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2、胃得安片:由白術(shù)、倉術(shù)、神曲、澤瀉、川穹、草豆蔻、萊菔子、陳皮(制)、瓜蔞、檳榔、甘草、馬蘭草、綠衣枳實(shí)、麥芽、姜半夏、茯苓、黃柏、山姜子、黃芩、干姜、香附(制)、厚樸、木香、紫河車組成。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
3、木香順氣丸:由木香、檳榔、香附(醋制)、厚樸(制)、枳殼(炒)、倉術(shù)(炒)、砂仁、陳皮、青皮(炒)、甘草組成。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脹痛、惡心、噯氣。
虛痛型:脾胃虛寒者表現(xiàn)為胃脘泛痛,空腹痛甚,進(jìn)食后疼痛減輕、喜溫喜按,泛吐清水等。胃陰虛患者表現(xiàn)為胃脘灼熱、隱隱作痛、饑不欲食等。可選用以下中成藥。
1、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組成。能益氣健脾、和胃。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瀉。
2、附子里中丸:由黃芪、甘草(炙)、人參(去蘆)、當(dāng)歸(酒陪干或曬干)、橘皮(不去白)、升麻、柴胡、白術(shù)組成。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常見胃痛如何根據(jù)病情的不同而選用適合病癥的中成藥服用,對(duì)于改善胃痛是至關(guān)重要的。古人常說:“對(duì)癥下藥,方能取效”就是這個(gè)道理。
小編提示:在服藥期間,要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如此有利于胃痛的恢復(fù)。若服用中成藥一周,胃痛仍不見好,應(yīng)到醫(yī)院查治,以防延誤病情。
(責(zé)任編輯:梅一多)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bǔ)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bǔ)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hào)-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