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用于治療感冒的藥物品種繁多,但按作用機理分類,主要分為抗過敏藥、減輕鼻粘膜充血藥、解熱鎮(zhèn)痛藥、抗病毒藥四類:
抗過敏藥可緩解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的癥狀, 同時具有輕微的鎮(zhèn)靜作用,例如氯苯那敏(撲爾敏)和苯海拉明等。
減輕鼻粘膜充血藥能夠選擇性地收縮鼻粘膜的血管,減輕鼻塞癥狀,使鼻涕減少,例如苯丙醇胺、偽麻黃堿等。
解熱鎮(zhèn)痛藥可以退熱,緩解頭痛、關節(jié)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例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等。
抗病毒藥可以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質,并抑制病毒從細胞中釋放,減輕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常用的抗病毒藥有病毒唑、阿昔洛韋、金剛烷胺等。
中藥治療感冒的藥品也很多,如中成藥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感冒清熱沖劑、藿香正氣沖劑等。中藥如柴胡、葛根、黃連、金銀花等等,這些中藥具有西藥所不具有的抗病毒的效果。如柴胡對多種原因引起的發(fā)熱均有明顯解熱作用,具有毒性低、退熱迅速的特點。在抗病毒方面,柴胡除有抑制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葡菌作用外,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不僅能夠應用于治療流感,對感冒所引起的各種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多種感染性疾患都有治療作用。
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抗病毒藥的效果都不確實,所以只能對癥治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shù)目垢忻八。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在一般情況下自然病程5-7天可痊愈。如果局部癥狀嚴重,可采取局部理療,多喝水,嗓子疼吃點保喉片,鼻塞用一點收縮鼻粘膜的藥。流感要臥床休息,多飲水,可用點專門治療流感的藥,如奧司他韋就是針對A、B型流感病毒的藥,在發(fā)燒早期48小時內使用效果不錯。
中醫(yī)依據(jù)病因把感冒分為風寒型、風熱型和暑熱型三種,在用藥上也有區(qū)別。風寒型感冒表現(xiàn)為身感頭痛無汗、四肢疼痛、鼻塞聲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療應選擇辛溫解表類藥,宣肺散寒。中成藥可選擇感冒沖劑、通宣理肺、小柴胡片等,農(nóng)村有的用鮮姜切碎和蔥白一塊煮水,趁熱喝下,微汗出病即可自愈。風熱型感冒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輕微發(fā)冷、頭脹疼、鼻流粘涕或黃涕、咽喉腫疼、咳嗽、痰黃稠、口渴、舌苔黃或薄白,宜宣肺清熱、辛涼解表,可選用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熱沖劑口服。暑熱型感冒宜清熱祛暑、清氣分熱,可選用藿香正氣沖劑或口服液。
也有的中醫(yī)在上述三種不同類型的感冒外,又分出一種外寒內熱型感冒。常吃高熱量的食物,營養(yǎng)不均衡,體質偏熱,有內火,加上外感風寒,引起內熱郁滯。也有的外感風寒,治療不當,久拖不愈,引起郁熱內生。外寒內熱型感冒在治療上宜先用辛溫解表去除外寒,繼而疏散郁熱。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藥,對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兒感冒用藥要特別慎重,如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藥,含有撲熱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這些成分對骨髓造血系統(tǒng)可產(chǎn)生抑制作用,影響小兒血細胞的生成和生長,導致白細胞減少及粒細胞缺乏,降低小兒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損壞。復方阿司匹林有興奮作用,嬰幼兒的神經(jīng)抑制機制尚未健全,嬰幼兒高熱時使用復方阿司匹林,容易誘發(fā)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xiàn)黃疸。同時這種藥對消化系統(tǒng)和肝腎功能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歲以下的幼兒,一般不主張用這種藥。
專家認為,對感冒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老人和嬰幼兒,但又不要驚惶失措,不要濫用感冒藥,不要跟著廣告用藥,更不要動不動就輸液,特別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感冒一般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增加身體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除非發(fā)生合并細菌感染、肺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