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口腔病變屬于藥物性胃腸道疾病的一個組成部分,病變有炎癥、糜爛、潰瘍等表現(xiàn),影響食欲及進食,并有顯著疼痛,必須予以警惕,積極防治。
口腔黏膜有色病變局部或全身用藥可引起口腔黏膜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例如,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口腔急性萎縮性炎癥,病變部位多呈紅色;大量攝取胡蘿卜素或使用洗必泰時,可使口腔或舌黏膜呈現(xiàn)黃色或黃棕色;長期應用鉍劑,齦緣部出現(xiàn)藍黑色鉍線;常用胺碘酮可在齒緣處產(chǎn)生鉛黑色色素等等。一般情況下,口腔黏膜顏色改變不需特殊處理,重點是查找病因,并及時停藥,大多可于停藥后恢復正常。
藥物過敏性口炎是藥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途徑進人體內(nèi),在口腔黏膜上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嚴重者可累及機體的各個系統(tǒng)。常見的致敏藥物有水楊酸類、甲丙氨酯、磺胺類、四環(huán)素類、巴比妥類、氨苯砜、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等。過敏性口炎的特點是用藥后不久便感口腔內(nèi)灼熱、疼痛、黏膜紅腫,伴口腔分泌物增多,并常伴皮疹,皮膚劃痕陽性等其他過敏表現(xiàn)。針對過敏性口炎的治療,首先要查清致敏藥物,避免再次接觸和使用,并立即停用該藥。同時,為減輕癥狀,需應用抗組胺類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全身癥狀重者可用皮質(zhì)激素,并加強全身支持和局部對癥治療。
接觸性口炎主要藥物有抗生素、漱口液、局部麻醉藥、藥物牙膏及中藥如烏頭、藜蘆、天南星、巴豆、半夏等。臨床表現(xiàn)為局部黏膜充血、水腫,出現(xiàn)單個或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水皰,水皰破裂后形成圓形或類圓形界限清楚的糜爛或潰瘍面;颊叱8锌谇粺坪透稍,以及局部疼痛不適。一旦明確為藥物接觸性口炎,其治療原則是立即停藥,服用抗組胺藥,用溫水漱口。如果已破潰形成潰瘍,表面涂敷云南白藥或三七粉,以減輕癥狀,促進愈合。
口腔黏膜皰疹資料表明,磺胺類、巴比妥類、青霉素、氯丙嗪、卡巴西平、水楊酸類、利福平、乙胺丁醇、氨茶堿等藥物均可引起口腔斑疹或皰疹、紅斑等,也可導致潰瘍性損傷。針對這種病變,應立即停用致病藥物,局部可酌情選用龍膽紫、中藥散劑、藥物、軟膏或含漱液治療。全身治療配合維生素C和復方維生素B,并注意口腔護理,上述治療數(shù)日,即可治愈。
(實習編輯: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