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0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中藥中有同名異物現(xiàn)象,易引起混淆。中藥名稱的標(biāo)準(zhǔn)化、規(guī)范化,應(yīng)以《藥典》中所收載的名稱為準(zhǔn),處方中不用別名。現(xiàn)列舉部分同名異物中藥加以區(qū)別。
一、紫金龍和虎杖
紫金龍:為罌粟科植物藤鈴兒草的根。本品辛苦微寒,具有鎮(zhèn)痛止血、消炎降壓之效,內(nèi)服用治各種疼痛,外用可治外傷出血,以止血之功為優(yōu)。
虎杖:別名紫金龍,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本品微苦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通經(jīng)、祛痰止咳等多種功用。內(nèi)服治關(guān)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等,外用治燒燙傷、跌仆損傷,以活血散瘀見長。
二、桂皮和肉桂
桂皮:為樟科植物天竺桂、細(xì)葉香桂等的樹皮。桂皮辛溫,暖脾胃,散風(fēng)寒,通血脈。其散寒止痛、溫通血脈的作用與肉桂類同而力弱,多用于寒濕痹證,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
肉桂:別名桂皮,為障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本品辛熱,能補(bǔ)火助陽,散寒止痛,引火歸元,多用于腎陽不足、心腹冷痛及上熱下寒證。又善入血分,溫通經(jīng)脈,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經(jīng)、閉經(jīng)。此外,少量配伍于補(bǔ)益氣血方藥中,有鼓舞氣血生長之妙用。
三、豆蔻(姜科、肉豆蔻科)和草豆蔻
姜科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實(shí)。本品辛溫香燥,既能溫化中焦之寒濕以醒脾和胃,又能宣化上焦之濕以通暢氣機(jī),適用于上中二焦之濕阻氣滯證。
肉豆蔻科豆蔻:別名豆蔻,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為種仁。本品辛溫,可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常用于脾腎虛寒所致之久瀉久痢、滑脫失禁等癥,又能溫中行氣,治療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
草豆蔻:別名豆蔻,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本品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用治寒濕內(nèi)阻脾胃之脘腹脹滿冷痛、惡心嘔吐等。
四、金不換、三七、菊三七和土大黃
金不換;為防已科植物華千金藤的塊根。本品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善治胃痛、痢疾及癰疽腫痛、跌打損傷等。
三七:別名金不換,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苦甘溫,可散瘀止血、消腫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diǎn),對出血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是跌打損傷之要藥。
菊三七:別名金不換,為菊科植物草三七的根莖。功用與三七相似,但散瘀止血作用弱,可解毒消腫,多用于跌打傷痛、瘡癰腫毒等。
土大黃:別名金不換,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本品苦寒,可清熱解毒、行瘀殺蟲,用治肺癰、腮腺炎、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等,內(nèi)服外用皆可。
此外,大金牛草、地不容、白接骨、虎頭蕉等,亦稱金不換,因來源不同,藥用有別。
五、文蛤和五倍子
文蛤:為帝蛤科動物文蛤的貝殼。本品咸平,具有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之功,善治痰熱互結(jié)而致的癭瘤、瘰疬等。
五倍子:別名文蛤,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等葉上的倍蚜科昆蟲寄生的蟲癭。五倍子酸而咸寒,收斂固澀,兼有降火之效,對各種滑瀉、遺精自汗而兼虛熱者,用之最宜。外用又能收濕斂瘡,可治瘡瘍潰爛難愈之癥。
六、重樓和拳參
重樓: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樓或七葉一枝花的根莖。本品苦寒,可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用治一切癰瘡腫毒、咽喉腫痛、蟲蛇咬傷等,外涂內(nèi)服皆效。其水煎劑,尚有平喘、定驚之效。
拳參:別名重樓,為蓼科植物拳參的根莖。本品苦酸寒,用治癰瘡腫毒、咽喉腫痛,功同重樓,但本品味酸,有收斂之性,常用于痔瘡便血、赤白痢疾等。
七、竹黃和天竺黃
竹黃:為肉座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本品性淡平,能祛風(fēng)除濕、活血通經(jīng)、定驚化痰,多用于風(fēng)濕痹證、四肢麻木等。
天竺黃:別名竹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被竹黃蜂咬洞后于竹節(jié)間貯積的汁液,干涸凝結(jié)而成的塊狀物。本品性甘寒,功用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治痰熱驚風(fēng),熱病神昏,為兒科要藥。
八、黑脂麻和亞麻子
黑脂麻;別名胡麻、黑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本品甘平,可滋養(yǎng)肝腎、潤燥滑腸,用于肝腎陰虧、精血不足而致的須發(fā)早白、久病脫發(fā)或血虛津虧、腸燥便秘等。
亞麻子:別名胡麻,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種子。本品祛風(fēng)潤燥,善治風(fēng)毒所致皮膚干燥瘙癢或津枯便秘,而補(bǔ)肝腎、益精血之力弱。
上述幾組藥材,雖名稱相同,卻是異物。有的盡管同類同效,但不盡相同,或功用截然不同,為避免混用,建議處方中不用別名。
幾對容易混淆的中藥
五加皮和香加皮
五加皮性溫、味辛、苦。具有消炎抗菌、鎮(zhèn)痛、解熱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酸痛、四肢痙攣、腰膝酸軟和體虛乏力。香加皮性溫、味辛、苦有毒。具有明顯的強(qiáng)心、利尿、消水腫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心力衰竭,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心慌、氣短和下肢水腫等癥。兩藥作用完全不同,不可相互替用。
半夏和水半夏
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入脾,胃經(jīng)。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解毒、止嘔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咳嗽多痰、哮喘、胸脘滿悶和惡心嘔吐等癥。水半夏性咳嗽痰多、支氣管炎。水半夏無鎮(zhèn)咳作用。藥物功能不同,不可相互代用。
大黃和土大黃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消炎抗菌、收斂、利膽、止血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實(shí)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牙齦腫、口舌生瘡、瘀血閉經(jīng)、癰腫瘡毒和燒傷燙傷等癥。而土大黃無清熱解毒的作用,臨床直接使用有致腹痛的副作用,配方時切不可用土大黃代替大黃。
雞血藤與大血藤
雞血藤性平、味甘、濕,具有活血補(bǔ)血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肢體麻木和放射性白細(xì)胞血、止痛、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胃用十二指腸潰瘍等癥。西藥作用有異,不可相互替用。
半枝蓮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甾體。性辛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止痛作用。主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跌打刀傷、蛇咬傷等。內(nèi)服煎湯15-30克(鮮品30-60克),外用搗敷。血虛者不宜服。
半支蓮系江西民間草藥。性苦寒。有清熱解毒作用。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濕瘡。以外用為主,搗汁含漱(治咽喉痛)或搗爛外敷。
木鱉子和番木鱉
木鱉子與番木鱉是兩味不同的中藥,但由于其名近木鱉子,又叫木蟹。其功能主要是消腫散結(jié),祛毒生肌,但由于其毒性較大,內(nèi)服治病很少,大部分是外用于治療疔瘡癰腫,瘰疬癬疥等疾病。如有人用木鱉子仁30克,研為細(xì)末,置于25O毫升陳醋中浸泡一周,過濾取液外涂,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于體癬及禿瘡,療效很好。
番木鱉有馬錢子之別名。番木鱉是一種劇毒的藥物,主要含有番木鱉堿(土的寧),成人用0。5毫克即可中毒,30毫克即可致死。因此,很少做內(nèi)服藥用。番木鱉外用治療某些疾病還是十分有效,如用番木鱉加井水磨汁滴耳或?qū)⒎诀M油煎滴耳可治療中耳炎;將番木鱉潤濕切成薄片,排列于橡皮膏上貼敷于患側(cè)(向左歪貼右側(cè),問右歪貼左側(cè))治療顏面神經(jīng)麻痹有很好的療效。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bǔ)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bǔ)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