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0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而據(jù)曾惠芳介紹,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經(jīng),能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安胎。主治血虛心慌、虛勞咳嗽、吐血等各種血癥。漢代時阿膠即為臨床常用之品。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中,應(yīng)用阿膠的成方就有12個,多取其滋陰補血、止血安胎之功用。此后,歷代帝王將相大都把阿膠列為延年益壽的滋補品。晉唐時期,阿膠有貢膠之稱。
而現(xiàn)代研究也表明,阿膠的主要成分多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chǎn)物組成,含氮量16%左右。阿膠中蛋白質(zhì)含量為98.4%,水解產(chǎn)生多種氨基酸,此外尚有無機元素等。阿膠總氨基酸的含量為41.34%。無機元素包括鉀、鈉、鈣、鎂、鐵。此外,阿膠的分子量小,有利于人體的吸收。而且它對增加血液的紅細胞數(shù)、血紅蛋白量有一定作用。
總的來說,阿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補血、安胎、調(diào)經(jīng)。至于人們常說吃阿膠可以美容,其實也是因為阿膠有補血的功效!柏氀娜四樕l(fā)黃,服用阿膠補血后臉上有了血色,肌膚自然也會顯得細膩有光澤。
除了補血,阿膠還有滋陰潤肺的功效。曾惠芳說,阿膠氣味俱陰,入肝養(yǎng)血,入腎滋陰,入肺潤燥,為益陰養(yǎng)血潤燥之品。凡肺虛有熱、燥咳喘息或久咳傷肺者,可以與人參、麥冬、麻仁、杏仁、牛蒡子、糯米配伍,以補肺清熱、潤燥止咳;陰虛心火亢盛致煩熱失眠者,可配合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以滋陰降火、除煩安神;陰虛風動致手腳痙攣、口眼歪斜的癥狀,伍龜板、牡蠣、雞子黃、生地,以滋陰熄風;血虛腸燥便秘者,伍蜂蜜、生首烏、肉蓯蓉、火麻仁,以養(yǎng)血潤腸通便。
提醒:
感冒、高血壓患者不宜吃阿膠
曾惠芳同時也強調(diào):“阿膠陰柔粘膩,守而不走,滯邪礙膈!蓖ㄋ椎卣f就是阿膠容易把一些對人體不利的“邪毒”留在體內(nèi)。因此凡脾胃虛弱、嘔吐泄瀉、痰飲內(nèi)停及有表證者(例如感冒)忌用。此外,對于淤血未排清,例如月經(jīng)和女性產(chǎn)后惡露未凈,也不宜早用阿膠。需要注意的是,阿膠不適宜天天吃、長期吃,因為這樣服用會損傷脾胃,出現(xiàn)消化功能障礙,進而影響食欲。此外,服用阿膠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補血的同時還要補氣:氣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氣能生血,血能養(yǎng)氣,因此,補血的同時補氣,才能事半功倍,故阿膠可與黃芪、黨參等補氣藥同用。而對脾胃功能不足者,最好配以調(diào)理脾胃的藥,這樣能促進阿膠的消化吸收,效果倍增。常用的搭配是將白術(shù)15克、炙甘草5克、橘皮10克,煎好后倒入阿膠烊化。
第二,服法需得當:在患有感冒、咳嗽、腹瀉等病或月經(jīng)來潮時,應(yīng)停服阿膠,待病愈或停經(jīng)后服用。另外,服用阿膠期間還需忌口,例如不食生冷食物、蘿卜、濃茶等。
第三,阿膠雖好但卻不是人人適宜,有下列情況的人要慎服或不服:
1.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膠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2.高脂血癥者(或高血壓患者):阿膠能加重郁滯,增加血液黏稠度,使淤血更為嚴重,誘發(fā)血栓。
阿膠怎么用?專家教幾招
●貧血
表現(xiàn):乏力、頭暈、下眼瞼發(fā)白、面色蒼白。
方 1:阿膠250克,加黃酒300毫升,浸泡1~2天,加入冰糖或白砂糖50克,水 100毫升,置于較大鍋內(nèi),隔水加熱約2~3小時,待其全部溶化后取出即可。每日1~2次,每次服2匙。
方2:將500克紅棗煮熟,剩少量水,加入500克阿膠,使其溶化,粘在棗上,每日食用紅棗3~5枚即可。
●虛勞咳嗽
表現(xiàn):咳嗽持續(xù)時間長,而且沒有痰。
服法:阿膠適量加水燉化,沖服雞蛋1個,蜂蜜1匙,每日口服1次,效果較好。
●產(chǎn)后陰血虧虛、便秘
表現(xiàn):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
服法:阿膠12克配枳殼6克、萊菔子9克,煎水化服。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