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0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中醫(y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所以自古以來中醫(y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而現(xiàn)代臨床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姜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zhèn)痛、同時興奮人體多個系統(tǒng)的功能,還能調(diào)節(jié)男性前列腺的機能,治療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礙。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小小姜塊能治百病
姜含有揮發(fā)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驅(qū)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故醫(y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還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的說法。但應當注意的是,腐爛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質(zhì)黃樟素,對肝臟有損害,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生姜腐爛就千萬不能食用。
鮮姜:增強食欲,延緩衰老
中老年男性常會因胃寒、食欲不振導致身體虛弱,可以經(jīng)常含服鮮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不如干姜那樣有強烈的燥性,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姜,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后將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讓生姜的氣味在口腔內(nèi)散發(fā),擴散到腸胃內(nèi)和鼻孔外。
干姜:治療腎虛陽痿
取雄鯉魚1尾(約500克),干姜、枸杞子各10克。取鯉魚肚內(nèi)之魚(即是雄魚腹中白色果凍樣物質(zhì)——雄魚精囊腺),與干姜、枸杞子同煎,煮開,加料酒、鹽、味精適量調(diào)味即成?崭箷r服食,隔日吃1次,連服5日。
干姜溫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此藥膳可以治療由于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軟、倦怠等。
不過,姜性辛溫,只能在受寒情況下應用,且用量大了很可能破血傷陰。如果有喉痛、喉干、大便干燥等陰虛火旺癥狀,就不適宜用姜了。
什么樣的人吃姜最好?
一、體質(zhì)偏寒者
體質(zhì)偏寒者通常會有平常怕冷、手足發(fā)涼、吃冷食后易腹瀉等癥狀,這些人很適合多吃姜,因為姜性溫,可以用來溫中驅(qū)寒。
姜性偏溫熱,還可以調(diào)矯食物的寒性,比如人們吃螃蟹時,往往要搭配些姜末做佐料,這就是因為螃蟹性寒味腥,而姜即可中和寒性,又可消除腥膻,能夠防止寒傷脾胃,避免消化不良。同樣的道理,身有寒癥之人,應該常常吃些姜來調(diào)矯體內(nèi)的寒涼。
另外,姜可壯陽,所以許多男性朋友們特別喜歡吃姜,至于說效果怎么樣,那要試過才知道。自古的確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說。
二、胃寒者
胃寒者如有喜食熱飲、干嘔清水等癥狀的人食用生姜比較合適。尤其是夏天,人們好涼,經(jīng)常吃些冷飲和涼性的水果,造成寒涼侵胃,這時及時喝點姜糖水,將有助于驅(qū)逐體內(nèi)風寒。
從五色上講,姜屬于黃色食物。黃色屬土,按照中醫(yī)五行的理論,它是入脾胃的,能夠健脾胃,助消化。如果胃不好,可以每天早上用生姜水沖個雞蛋空腹喝下,既能散掉胃中的的寒氣,還能夠提供給腸胃溫和的滋養(yǎng)。
姜還可以止嘔。其實我們生活中常常就用到它的止嘔功效,比如沿海地區(qū)的漁民出海時嘴里常常嚼著糖或鹽腌制生姜,有暈車毛病的人,在乘車前喝些姜水,在乘車途中含幾片姜,都是為了抑制暈船暈車造成的嘔吐。
三、食欲不振者
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當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可以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點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
姜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排除積淤體內(nèi)的毒素,同時姜還能夠解毒,比如魚、蝦、禽肉中毒,或者誤食木薯、野芋頭、野蘑菇或者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都可以用姜來解毒,可以說姜就是一個人體的清道夫,把人體內(nèi)的污穢掃除得干干凈凈。
姜還可以提神醒腦,辛辣之物可以開竅,竅開則氣血暢通,自然神輕氣爽。比如有人在夏天中暑昏倒了,可以給他灌一杯姜汁,很快就能醒過來。另外像中風等原因出現(xiàn)暈倒、昏迷都可以試試姜汁。
四、風寒感冒患者
姜在受寒的情況下作為食療應用。如果在外面淋了雨,或者受了風寒,回到家就會喝上一碗熱乎乎姜湯,身體就會有所改善。為什么姜湯能夠抵御風寒,治療風寒感冒呢?姜是走表的,它性溫味辛,可以散寒發(fā)汗,疏通因受風邪寒邪侵入而阻滯的氣機,所以風寒感冒可以用生姜,再加些紅糖趁熱服用,不一會就有一股熱流流遍全身,體內(nèi)的風寒往往能夠得汗而解。
但生姜飲料只能用來治療風寒型感冒,而風熱感冒屬于人體傷于風熱,如果這時再服用生姜類溫熱藥,就如同火上澆油。
流感一般不用生姜來治療,因為中醫(yī)認為,流感需用苦寒中藥清瘟敗毒,而姜不具備苦寒之性。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