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法是將藥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該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種簡易浸出方法,至今仍是制備浸出制劑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浸出溶煤通常用水,故有時也稱為“水煮法”或“水提法”。中藥的煎煮其實是很講求技巧的。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把中藥放到水中,隨隨便便煎一下就完事的,其中是有很多需要我們注意的。因為在整個煎煮過程中是有很多影響因素存在的,如中藥材的特性、煎鍋的選擇、加水的量、火候、煎煮時間等等。
【注意一】中藥煎煮方法不當會影響藥物療效的正常發(fā)揮
不同的煎煮方法其治療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中醫(yī)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季康,同樣一張藥方,因為藥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療的適應(yīng)證和效果就不一樣,一個病即便辨證再準確,用藥再恰當,如果煎、服方法不當,就不可能發(fā)揮應(yīng)有的療效。
【注意二】中藥煎煮時要注意其器具、加水量、煎煮時間和火候
煎藥是不能圖省事的,煎藥器具,加水量及煎煮時間都是有講究的。多選用有蓋的陶瓷砂鍋或搪瓷鍋,加水量,則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飲片2-3厘米為宜,如果藥味多、體積大、吸水強、煎煮時間長的中藥加水宜多些,頭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時適當減少。煎煮前先加水攪拌后浸泡30分鐘左右。煎煮火候、時間等也直接影響湯藥質(zhì)量,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狀態(tài),直至達到煎藥要求。
【注意三】不同的中藥煎煮的方法也不一樣
對于治療外感病的發(fā)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這類藥物性輕揚發(fā)散,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較多,長時間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揮發(fā)殆盡。所以煎藥時間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對于滋補調(diào)理藥,烹煎時間則需延長,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頭煎從湯沸后再熬30-60分鐘,濾出藥湯;二煎則在沸后再煮20-30分鐘。文火慢熬,能使藥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湯汁之中,可使藥效達到最佳。
【注意四】中藥煎煮的時間一般不宜過長
中藥煎煮的過程其實就是中藥里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xù)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nèi)的有效成分繼續(xù)析出溶解,反而會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fā)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dǎo)致藥效降低。其次,過分濃縮的藥汁又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服藥后會產(chǎn)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注意五】特殊中藥需要特殊的方法煎煮
不少中藥材都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一般的,在藥方中醫(yī)生都會注明,如先煎、包煎、后下藥、溶化(烊化),其它還有另煎、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的用法,在服藥前一定要問清醫(yī)生或藥師,相信如果能夠正確煎煮及服用方法,就能真正發(fā)揮藥物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