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藥浴是中醫(yī)的外治法之一,就是用藥液或含有藥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種方法,在清潔身體的同時還可以消除疲勞等功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藥浴吧。
藥浴有什么作用?
藥浴是借助水的特性,將相關的藥物溶于水中,採用溫熱法(即選擇一定的溫度)使藥物透過皮膚、穴位等直接進入經(jīng)絡、血脈,分佈全身,通過物理效應與藥理效應發(fā)揮治療作用。因此有:發(fā)汗解表、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美容、祛病延年等功效好處。在輕松的泡澡中就可以達到袪病延年的好處。
藥浴的整體作用是利用藥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進入經(jīng)脈血絡,輸布全身而發(fā)揮其藥理效應。近些年來,人們對中藥藥浴外治機理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認為藥浴外治除藥物直入血液循環(huán)發(fā)揮其本身的藥理作用外,還有調(diào)整各系統(tǒng)組織器官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藥浴養(yǎng)生有五大注意事項
藥要對證:藥浴用藥與內(nèi)服藥一樣,亦需遵循處方原則,辨病辨證選藥。即根據(jù)各自的體質、時間、地點、病情等因素,選用不同的方藥,各司其屬。煎藥和洗浴的具體方法也有講究:將藥物粉碎后用紗布包好(或直接把藥物放在鍋內(nèi)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時,加清水適量,浸泡20分鐘,然后再煮30分鐘,將藥液倒進盆內(nèi),待溫度適度時即可洗浴。
水溫適宜:泡浴前必須先淋浴潔身,以保持藥池的衛(wèi)生。浴后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干凈,拭干皮膚,及時穿衣服。一般而言,熱水藥。39℃~45℃)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肌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各種骨傷后遺癥、肥胖及銀屑病等;神經(jīng)過度興奮、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藥浴溫度,以相當于或稍低于體溫為宜;25℃~33℃適用于急性扭挫傷。藥浴時,室溫不應低于20℃,局部藥浴時,應注意全身保暖,夏季應避風,預防感冒。
方法得當: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邊擦邊浴之擦浴法。初浴時,水位宜在心臟以下,約3~5分鐘身體適應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時間不可太長,尤其是全身熱水浴。由于汗出過多,體液丟失量大,皮膚血管充分擴張,體表血液量增多,造成頭部缺血而發(fā)生眩暈或暈厥。如一旦發(fā)生暈厥,應及時扶出浴盆,平臥在休息室床上,同時給病人喝些白開水或糖水,補充體液與能量;蛴美渌茨_,使下肢血管收縮,頭部供血充足。
因人而異:嚴重心衰、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動脈瘤、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及有出血傾向者、老年人、兒童慎于39℃以上藥浴,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藥液沐浴,并有家人或醫(yī)護人員陪護,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妊娠或經(jīng)期不宜泡藥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因時而異:飯前、飯后半小內(nèi)不宜進行全身藥浴。飯前藥浴,由于腸胃空虛,洗浴時出汗過多,易造成虛脫。飯后立即藥浴,可造成胃腸或內(nèi)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惡心嘔吐。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藥浴,以免興奮,影響睡眠。
推薦經(jīng)典藥浴方
中藥泡澡一:泡澡加菊花,防治頭暈和眼花
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能。
方法:用鮮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鍋內(nèi),煎成汁水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適宜的溫度即可浴用。它能防治頭暈、眼花等癥狀,還可使肌膚細嫩潔白。
飲用菊花汁,既清熱解暑,又利于肌膚的柔嫩。
中藥泡澡二:泡澡加葛根,降壓降糖除斑痕
葛根:具有鎮(zhèn)痛、降壓、降血糖、清除皮膚老年斑和汗斑的功能,使關節(jié)更靈活,肌肉收縮力更強,不易疲勞。
方法:一般每次用葛根50-100克,加水熬汁,倒入浴盆,待其變溫即可用。
說明:中老年人及膚色較黑的人適用此浴法。
中藥泡澡三:泡澡加薊草,止血散淤效果好
薊草:一種菊科植物,具有止血散淤的功能。
方法:將其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水煎熬半小時左右,過濾去渣,變溫即可洗浴,此浴可增加皮膚彈性。對于一些產(chǎn)婦來說,可加適量的地榆、槐花洗滌肛門,既有止血效果,又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