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9 來源:中國醫(yī)藥報 作者: 我要糾錯
排便是一種反射性動作,整個反射過程受大腦皮層控制。一般認為,一日排便不多于3次或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大便重量為150g~300g皆在正常范圍內,過多則為腹瀉,過少則為便秘。
便秘系指腸蠕動減少,大便過于干燥,排便困難、費力,量化指標為便次<3次/周或比以前減少,一般成人2日或兒童4日以上不排大便者為便秘。長期經常便秘者稱為習慣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常見原因:①不良的飲食習慣,由于進食量不足或食物過于精細,沒有足夠的食物纖維以致食物殘渣過少;②飲水不足及腸蠕動過緩,導致從糞便中持續(xù)再吸收水分和電解質;③缺乏鍛煉使體內的腸蠕動緩慢;④排入直腸糞便重量壓力無法達到刺激神經末梢感受器興奮的正常值,無法形成排便反射;⑤結腸運動功能紊亂,常見于腸易激綜合征;⑥長期濫用瀉藥;⑦生活不規(guī)律和不規(guī)則的排便習慣。
器質性便秘常見原因:①直腸與肛門病變;②局部病變導致排便無力;③結腸完全或不完全梗阻;④腹腔或盆腔內腫瘤壓迫;⑤全身性疾病導致腸肌松弛;⑥藥物不良反應。
臨床表現
便秘僅是一種癥狀,不一定是疾病,是由于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水分太少,表現為大便干結,并感到排便費力、排出困難和排不凈感。有
些患者會同時出現下腹部膨脹感、腹痛、惡心、食欲減退、口臭、口苦、全身無力、頭暈、頭痛等感覺,有時在小腹左側(即左下腹部乙狀結腸部位)可摸到包塊(即糞便)及發(fā)生痙攣的腸管。
藥物治療
非處方藥
緩瀉藥是一類能促進排便反射或使排便順利的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容積性、刺激性、潤滑性和膨脹性瀉藥!秶曳翘幏剿幠夸洝肥蛰d的緩瀉藥的活性成分有: 乳果糖、比沙可啶、甘油、硫.酸鎂、大黃、山梨醇;制劑有開塞露、聚乙二醇散劑、羧甲基纖維素鈉顆粒。
乳果糖 在結腸中被消化道菌叢轉化為低分子量有機酸,導致腸道內ph值下降,并通過滲透作用增加結腸內容量。成人起始劑量為每日30ml、維持劑量為每日10ml~25ml;7~14歲兒童起始劑量為每日15ml、維持劑量為每日10ml~15ml;1~6歲兒童起始劑量為每日5ml~10ml、維持劑量為每日5ml~10ml;嬰兒起始劑量為每日5ml,維持劑量為每日5ml。治療幾天后,可根據患者情況酌減劑量。
比沙可啶 通過與腸黏膜接觸,刺激腸壁的感受神經末梢,引起腸反射性蠕動增強而排 便。6歲以上兒童一次1片;成人一次1~2片。一日1次,整片吞服。使用阿片類鎮(zhèn)痛藥的癌癥
患者對本藥耐受性差,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和大便失禁,因此不宜服用。本藥不應與抗酸藥同時服用。
甘油栓 能潤滑并刺激腸壁、軟化大便,使糞便易于排出,作用溫和。一次1枚塞入肛門,一日1~2次,多于給藥后30分鐘見效。
硫.酸鎂 為容積性瀉藥,作用強烈,用后排出大量水樣便,既可單獨使用,又可與山梨醇或甘油配伍。成人一次5g~20g。服用的同時應大量飲水。
微生態(tài)制劑 可直接補充人體正常生理細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腸道中對人體具有潛在危害的細菌?诜,一次4片,一日2~3次。以溫開水或溫牛奶沖服。
處方藥
酚酞 口服,成人一次50mg~200mg;2~5歲兒童每次15mg~20mg;6歲以上兒童每次25mg~50mg,用量根據患者情況而增減,睡前服用。
普蘆卡必利 口服,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服用,餐前餐后均可。成人每日一次,每次2mg;老年患者(>65歲)起始劑量為每日1次,每次1mg;不建議兒童及小于18歲的青少年使用本品。
用藥注意事項與患者教育
由于形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各種急慢性病
均可引起,一時解決并非根治,故應找準病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或增加運動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食用蔬菜和水果,盡量少用或不用緩瀉藥。
緩瀉藥的作用途徑不一,其適應證也不同,但由于藥物會損傷腸壁神經叢細胞,造成進一步便秘,故對長期慢性便秘者來說,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刺激性瀉藥。對結腸低張力所致的便秘,可于睡前服用刺激性瀉藥,以達次日清晨排便的效用,或使用開塞露。對結腸痙攣所導致的便秘,可用膨脹性或潤滑性瀉藥,并在食物中增加纖維的攝入量。
乳果糖適用于肝性腦病患者及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需長期規(guī)律應用,最好不要間斷,以維持正常排便。對于妊娠期婦女,如在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后仍未解除便秘,也可用中等劑量的乳果糖。乳果糖對糖尿病患者慎用;對有高乳酸血癥患者禁用。開始服用時,乳果糖常會引起胃腸脹氣和腹絞痛,但一般為暫時性癥狀,服用劑量過大可引起水樣腹瀉。
口服緩瀉藥僅為臨時措施,一旦便秘緩解即應停用。連續(xù)使用緩瀉藥不宜超過7天,屆時若癥狀仍未緩解,應及時就醫(yī)。
此外,還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和伴發(fā)病,盡可能減少藥物因素造成的便秘,且應避免濫用瀉藥。
【摘編自《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七版·2019)》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