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家庭自備的小藥箱里,它算是“常駐部隊”中的重要一員。家里人有了炎癥,如尿道炎、腸炎、呼吸道疾病時,常常也會先想到它。這就是和我們頻頻見面的磺胺?稍20世紀30年代,它還躲在紅色的染料里,直到德國化學家杜馬克把它找了出來。從此它就成了細菌界懼怕的殺手。
紅色染料,搖身一變成“殺手”
20世紀30年代,不少致病的“罪魁禍首”——細菌肆意泛濫。面對這場細菌大戰(zhàn),醫(yī)學家和化學家們開始尋找抗菌的藥物。德國化學家格哈德·杜馬克也開始了尋找細菌“克星”的工作。他認為這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作。因為一旦找到理想的抗菌藥物,將會拯救千千萬萬條生命。
杜馬克整天泡在實驗室里檢驗各種染料對細菌的殺傷力。終于,他發(fā)現(xiàn)一種叫做“百浪多息”的紅色染料很有希望。他給一批小白鼠注射了“兇殘”的溶血性鏈球菌,然后把它們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注射“百浪多息”,另一組什么都不注射。不一會兒,那些沒注射“百浪多息”的小白鼠一個個死去。而注射了“百浪多息”的小白鼠有的雖然最終死亡,但大大延長了存活時間,有的則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可“百浪多息”含有多種成分,究竟是哪種成分對可致人命的溶血性鏈球菌有殺滅作用呢?
磺胺,紅衣殺手的撒手锏
經(jīng)過反復(fù)試驗,杜馬克提煉出一種白色粉末,并把它用在狗身上作實驗。他先將溶血性鏈球菌注射到狗身上,原本活蹦亂跳的狗很快就病得臥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氣,動彈不得。這時,杜馬克將準備好的含白色粉末的溶液注射到狗身上。不一會兒,狗就能搖擺尾巴,逐漸恢復(fù)原狀了。這一實驗證明:從“百浪多息”中提煉出來的白色粉末,對殺滅溶血性鏈球菌確實有效。這種白色粉末就是后來所說的磺胺。為了慎重起見,杜馬克又在別的動物身上作實驗,均取得預(yù)想療效。
女兒,第一個被磺胺拯救的病人
正當杜馬克準備驗證磺胺療效的臨床實驗時,一天夜里,他從實驗室回到家,發(fā)現(xiàn)心愛的小女兒愛莉莎全身發(fā)燙,發(fā)高燒了。經(jīng)詢問,知道女兒白天玩耍時,不小心被劃破了手指。杜馬克很快請來當?shù)刈詈玫尼t(yī)生給女兒診治,但病情并沒有得到控制。愛莉莎昏昏欲睡,而且全身發(fā)抖,病情在進一步惡化。醫(yī)生作了進一步后告訴杜馬克,愛莉莎患的是敗血癥,兇惡的溶血性鏈球菌侵入了愛莉莎的血液,并大量迅速繁殖。
聽到這話,杜馬克如五雷轟頂,他扶著愛莉莎發(fā)燙的身體,看著她那兩眼緊閉的小臉悲痛欲絕。忽然杜馬克想到,我不是剛剛研制出一種叫做磺胺的藥嗎?這種藥雖然還沒在人身上作過臨床試驗,可在動物身上是很靈驗的呀!愛莉莎既然已經(jīng)病到這種地步,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救治,不妨把磺胺拿來試試。想到這里,他直奔實驗室取來磺胺溶液注入女兒體內(nèi)。幾個小時之后,一直守在女兒床前的杜馬克感到愛莉莎的高燒逐漸減退了。第二天清晨,奇跡出現(xiàn)了!愛莉莎睜開了眼睛,輕輕地說了一句:“爸爸,我舒服多了!倍篷R克高興得跳起來。再過一些時候,愛莉莎的病完全好了。杜馬克自豪地對別人說:“治好了女兒的病,是對我發(fā)明的最高獎賞。”
磺胺,作為一種特效藥,將千千萬萬個敗血癥病人生命從死神手里奪了回來。而杜馬克的女兒愛莉莎是醫(yī)學史上第一個被磺胺治好的敗血癥病人。隨后生命垂危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兒子也因此藥而得救。由于磺胺的發(fā)明對人類貢獻很大,1939年,杜馬克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接受這份殊榮,杜馬克當之無愧,要不是他,也許,磺胺還在“百浪多息”的染料里做著紅色的夢。
(實習編輯: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