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12-22 來源:藥品網(wǎng)ypw.cc 作者: 我要糾錯
用藥警示
部分降糖藥 易致低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大部分患者需要經(jīng)常服藥,如果患者服藥過量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某種降糖作用較強的藥,可能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如腹瀉、頭痛、腎病、低血糖等。
在查獲的假冒糖脂寧膠囊中非法添加了化學物質(zhì)格列苯脲,每粒所含的格列苯脲最高達12.3毫克。內(nèi)分泌專家指出,這種成分屬于處方藥范圍,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用于治療單憑飲食控制療效不滿意的輕、中度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降糖作用強烈且持久,但很容易導致服藥者出現(xiàn)低血糖。含有這種成分的藥物應在成分說明和包裝上注明,否則患者可能因不知情而服用,造成不良后果。
專家稱,一般糖尿病人每日服用格列苯脲的量在2.5-5毫克之間,如果要增加服用量,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病情來決定,如果服藥過量,可能出現(xiàn)腹瀉、惡心、頭痛、胃痛、肝功能損害等不良癥狀。如果長期大量服用格列苯脲,最終造成嚴重的低血糖和腎病,在臨床上就有服用過量導致死亡的病例。
用藥有方
服藥時間對才有效 飯前飯后服藥有講究
口服降糖藥物很多,不同降糖藥“脾性”不同,作用機制不同,因而用法也不同,但多與進餐時間相關(guān)。糖尿病患者不能按照一種原則服藥,否則很難把血糖控制好。
專家稱,口服降糖藥目前有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以及胰島素增敏劑四類。根據(jù)病情,每一種降糖藥物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要根據(jù)病人體重多少、年齡大小、血糖情況、胰島素情況等綜合考慮適合哪一類藥物,如果出現(xiàn)漏服時補服的情況也不一樣。
磺脲類如消渴丸,起效快,去效快,最好在餐前半小時內(nèi)服用,一般每日服藥2-3次,否則容易發(fā)生低血糖;雙胍類餐時餐后都可服,減少藥物對消化道的胃腸道刺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一般在吃飯時服用,服用后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最好在吃第一口飯時與飯同時進行;胰島素增敏劑對時間沒有嚴格限制,飯前飯后吃都無所謂。
同時專家還指出,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掌握吃飯的“技巧”比藥物治療更重要。少量多餐可降低餐后高血糖;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果膠和有機酸,能調(diào)節(jié)血糖,防治并發(fā)癥,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防止餐后血糖急劇升高,同時還可降低膽固醇;大部分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zhì),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小。
漏服后補服因藥而異
由于糖尿病的個體化治療,每位糖尿病患者的處方不盡相同,服藥時間也應因人而異。因此如果漏服,想當然地補服或加服的方法是錯誤的。如果耽誤的時間不很長,應及時補服來減少不良影響;如時間過久,就要區(qū)別對待。如應餐前口服的磺脲類藥,剛吃完飯想起來可抓緊補服,或者改服其他快速起效的降糖藥。但耽誤時間過長,補服后和下次服藥時間太近,藥效增加可能引起低血糖,可以先查血糖再決定,如果補服,要適當延后下次進餐時間,或增加運動量。而α-糖苷酶抑制劑要求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飯嚼碎一起服,餐后再吃效果下降,補服效果也可能較差。輕度到中度糖尿病或經(jīng)常漏服的患者,可用一些降糖作用平穩(wěn)的長效藥物或緩釋片。
初服要監(jiān)測肝功能
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會引起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如眼病、腎病、足病、心臟疾病等,而很多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服藥時要注意藥物選擇,還要注意監(jiān)測肝功能、腎功能。
磺脲類、雙胍類等降糖藥物大部分要利用肝臟的酶進行代謝,如果患有甲肝、乙肝等,而且是肝炎活動期,酶的程度很高,此時服用降糖藥物會加重肝臟的代謝,所以應使用胰島素。建議開始服藥一段時間后可監(jiān)測肝功能、腎功能的情況,尤其是本身有肝病、腎病患者。
專家提醒,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服藥時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病情一般會加重,服藥對胎兒的影響很大,可能導致胎兒畸變,并影響大腦的正常發(fā)育,因此患有糖尿病的孕婦一般不用口服藥,多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