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隨著醫(yī)藥市場的開放和藥價的下降,街道藥店比比皆是。對于節(jié)奏快、時間緊的都市人來說,確實方便了許多。一些小病,可以到藥店買點成藥搞定,既方便又省錢。但是,如果吃錯了藥,輕則延誤治療時機,重則導致生命危險!
劉伯的經歷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劉伯患有慢性胃病,近來覺得腹部悶痛、噯氣、渾身乏力,自認為青病復發(fā),自己年事已高,補補脾胃應該有效。隨之自購補中益氣丸,服后不僅癥狀未減,第三天還因出冷汗、昏倒而被送醫(yī)院急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經搶救治療后,脫離生命危險。劉伯的急性心肌梗死是服補中益氣丸引起的嗎?非也!此乃藥不對癥的典型例子。因劉伯把心肌缺血當胃病醫(yī),以致延誤了治療時機,心絞痛不能改善。導致出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所以,不能認為中成藥安全、無不良反應而貪圖方便,耽誤病情。
下面列舉自購藥物治病時常出現(xiàn)的誤區(qū),以提醒讀者注意。
誤區(qū)一:望文生義 藥物的作用由藥物的性質及組成所決定,專業(yè)醫(yī)生用藥不受藥名左右。而是看藥物的成分。一般人沒有專業(yè)知識,往往會望文生義,患感冒就買與“感冒”有關的藥物,有胃病就買與“胃”字有關的藥物。有的服后有效,有的服后無效,甚至加重病情。如喉癥丸由苦寒清熱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對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有效,但對慢性喉炎效果就不好了。又如痛經丸能治療婦女痛經,但只適應于寒凝血淤之痛經,氣血虛弱的痛經就無效了。造成這種誤區(q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診斷錯誤,不是該病而用治療該病的藥物,如劉伯的心絞痛誤用補中益氣丸。二是中成藥講究辨證治療,同病不同證,如果寒證就用清熱藥,熱證就用祛寒藥,當然無效。
誤區(qū)二:以貴為上 有些人購藥也看藥物的成分,卻主要是看有無貴重的藥物成分,認為貴重的藥物功效必佳。有些藥物如安宮牛黃丸、清心牛黃丸中的牛黃是一味貴重而起主要作用的藥物,缺之則功效較差。但有些人看到xx虎骨丸或虎骨xx丸就認為是好藥,藥效必佳。殊不知現(xiàn)在老虎都少見,哪來那么多虎骨入藥呢?烏雞丸與烏雞白鳳丸是同藥不同名,有些人買后者而不買前者,因為有“白鳳”會更貴重(實際哪有什么白鳳)。有些人買補腎壯陽藥,見有“鞭”字的才買,因為鹿鞭、海狗鞭稀有。事實上,好藥不在于藥物的貴重與否,而在于藥物是否對癥。
誤區(qū)三:無病濫補 有些人對補腦、補腎、補氣、補陽的藥物感興趣,常常 對號入座,認為自己腎虛、氣虛、血虛而大量服用。實際上,中醫(y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是虛證才用補藥,非虛證用補藥反而適得其反,加重病情。就算是精神不佳,或是一些“亞健康”狀態(tài),只要適當休息,調節(jié)飲食,是完全可以恢復的。“是藥三分毒”,就算補藥也不例外,還是不要濫補為好。
因此,自購藥物治病應該對病、對癥用藥,最好能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既省錢、省時又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