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耳痛、耳癢、耳聾或耳朵流膿等耳病去耳鼻喉科就診時,醫(yī)生常常會開一些藥水囑咐滴入耳內(nèi),這就是滴耳劑。滴耳劑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耳病,但耳病名目繁多,滴耳劑又有很多種類,至于顧名思義的滴耳劑亦決非往耳朵眼里一滴了事,其中還有很多名堂,需要一一剖析,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讓滴耳劑發(fā)揮其 應有的療效。
外耳疾病有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外耳道霉菌病、耵聹(俗稱耳屎)栓塞等多種。2%酚甘油(石炭酸甘油)應用于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癤,初起耳痛劇烈時,凡中耳炎鼓膜穿孔者禁忌使用酚甘油。3%水楊酸(柳酸)酒精可用于治療外耳道霉菌病,但使用時可能劇痛難忍,一般不宜多滴,必要時可用棉簽蘸藥液涂擦外耳道。少數(shù)耵聹堅硬,與外耳道粘連較緊不宜用耵聹鉤取出,穩(wěn)妥的辦法是用4%碳酸氫鈉(蘇打水)溶液滴耳,每2~3小時一次,2天后再通過外耳道沖洗將其清除。必須強調(diào)的是,滴藥后應及時沖洗,否則又復干結(jié),增加治療上的困難。
化膿性中耳炎是使用滴耳劑的“大戶”。滴耳劑的種類又分為酊劑、水劑和油劑等。酊劑為消炎藥(如各類抗生素或硼酸)溶于稀釋的酒精配制而成。以甘油為溶劑的是油劑,常用的是2.5%氯霉素甘油。水劑為各類抗生素的水溶液,以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劑使用最廣泛。不同劑型的滴耳劑各有不同的作用。急性中耳炎時往往有耳痛癥狀,此時決不能用酊劑,否則劇烈的疼痛會讓病人望滴耳劑生畏,更做不到遵囑按期滴用。酊劑用于炎癥趨控制、耳道內(nèi)略潮濕的情況,由于酒精揮發(fā),能使患耳很快干燥而炎癥消退。水劑類滴耳劑應用最廣泛,正確的滴耳姿勢是將頭側(cè)向臺面,使患耳朝上,滴藥4~5滴,使藥液充滿外耳道,維持此姿勢10~15分鐘,其目的是使藥液在中耳病變處充分作用,以增加療效,此法亦稱為“耳浴”。
在醫(yī)生處方用滴耳劑的同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3%雙氧水這種藥劑,它有較強的氧化清潔作用,與組織中觸酶相遇,立即分解釋氧,產(chǎn)生氣泡。其用法是洗耳,那就是說雙氧水并非滴耳劑,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簽先將膿液擦去,然后側(cè)頭將雙氧水滴入外耳道內(nèi),此時可見泡沫泛出,泡沫能將創(chuàng)面上的膿塊、血塊及壞死組織剝脫排出,如此再滴再擦,直到少有泡沫或沒有泡沫,此時洗耳已徹底,即時再用滴耳劑可發(fā)揮最大殺菌作用。
在選用消炎滴耳劑治療化膿性中耳炎時,應注意某些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由于其有嚴重的耳毒作用,可導致感音性耳聾,更糟糕的是在初期不易被發(fā)現(xiàn),直到停藥后一段時間出現(xiàn)耳聾癥狀時已治療乏術(shù)、難以挽回了。
滴耳劑的保存時間對維持其療效有一定意義。一般應隨用隨配,從藥房領(lǐng)回后保存在4℃以下的冰箱內(nèi)。凡過期的滴耳劑應棄之不用。在冬季使用滴耳劑時有些病人會有眩暈發(fā)生,這是由于藥液溫度過低,刺激了耳內(nèi)的前庭器官,使其功能紊亂。預防的方法是將滴耳劑稍加溫即可,簡便的辦法是將滴耳劑藏于內(nèi)衣口袋中片刻后取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