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心理有誤區(qū)
求快心理:有些患者求愈心切,希望藥到病除,就一天跑幾家醫(yī)院。其實這種做法徒勞無益,甚至有害。
求新心理:新藥層出不窮,有些患者就只吃新藥不愿服老藥。其實新藥并非萬能藥,也有毒副作用。
崇洋心理:認為進口藥總比國產藥好。有些國產藥在國外也暢銷,尤其是中成藥,在世界上是很有地位的。
貪多心理:有些病人要求多開藥,認為藥多療效佳。其實,藥物之間存在著配伍禁忌,用藥不當,會產生耐藥性、過敏反應,加重某些臟器負擔,反而不利病體康復。
求補心理:認為“有病必虛、體虛必補”,從而一味追求滋補。其實中醫(yī)治病,講求辨證施治。實證忌補,虛證也未必一定要用補藥。
求貴心理:有些病人認為藥價高就是好藥,所以吃藥先看藥價。其實,藥價高與工藝復雜等因素有關,與療效并非一定成正比。用藥關鍵在于對癥,并非在于藥價貴賤。
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患過感冒。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明,約85%的人平均一年要得3次感冒。感冒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而且直接危害身體健康,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還會產生許多并發(fā)癥,增添諸多麻煩。
患感冒的人都想馬上把病治好,追求所謂的“特效”藥。其實,感冒是沒有“特效”藥的,F(xiàn)在治療感冒的藥物,事實上只能使患者減輕癥狀而已。感冒大體上是由細菌和病毒所引起的,以病毒感染居多。對細菌引起的感冒,抗菌藥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病毒引起的感冒,治療藥物幾乎是無能為力的。現(xiàn)在人們習慣用抗菌藥治療感冒,而且越用越升級,使用更新更貴的抗菌藥。這種做法弊多利少,因為絕大多數(shù)抗菌藥對感冒病毒無效,而且長時間大量應用抗菌藥會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副作用。
臨床實踐證明,如果感冒沒有引起并發(fā)癥,(如頭部或其他部位特別的疼痛,或是長時間連續(xù)高熱),患者只需吃點解熱鎮(zhèn)痛藥,再加上足夠的休息,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能痊愈。因此得了感冒的人,沒有必要過多地服用藥物。人在感冒時容易發(fā)燒,而發(fā)燒是人體與病菌抗爭的表現(xiàn),但會消耗人的體液,因此在感冒時應注意多喝白開水。
英國的漢堡博士在50年前即認為:“對感冒最有幫助的是睡眠。”現(xiàn)代醫(yī)學專家稱睡眠是“感冒患者的良藥”。實踐證明,當人睡眠減少、勞累過度、寒冷刺激時,體內“胞壁酸”大大減少,抵抗力隨之下降,病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便乘虛而入,誘發(fā)疾病,感冒即是這類疾病之一。感冒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畏寒、發(fā)燒。而發(fā)燒是機體的防御性反應,具有促進“胞壁酸”增多的作用,如果使睡眠增加,體內的“胞壁酸”也不斷增多,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加強,所以,睡眠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感冒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