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以下幾種用藥的誤區(qū)非常值得我們引以為戒。
從眾心理:凡是廣告宣傳中的藥物、凡是別人用了有效果的藥物,就積極試用。而且不少人迷信新近推出的高價藥、新藥、特效藥,似乎治病非它們不可,對一般常用藥不屑一顧。事實上,藥物的藥效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并非某種藥物對人人都適用。
保險心理:老百姓對中藥素來親近,理由是“中藥治本”,認為服中藥比西藥保險。中藥作為“偉大寶庫”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長期以來,懷著“中藥無毒副作用”、“吃中藥最安全”等心理的大有人在。似乎吃中藥不必要限嚴格的劑量,服用方法也用不著過于講究。其實中藥“有病治病,無病也能強身”的說法是錯誤的。
殊不知,凡是藥物都具有兩重性,既可治病也可致病,這就是俗話說的“是藥三分毒”的意思。中藥同樣要經(jīng)肝臟解毒、腎臟排泄。中藥服用過量也會發(fā)生中毒,如附子、草烏可引起心律不齊,甚至心臟停搏。臨床上曾發(fā)生過服用人參,因“虛不受補”致大出血未及時得到搶救而喪命的。一定得克服如此保險心理,應在科學、合理上多加考慮。
速效心理:忽視或缺乏預防、保健意識,寄希望于得病后立即吃藥、立即輸液,病情很快就好。于是乎,既看中醫(yī),又看西醫(yī),聽風就是雨,盲目濫投醫(yī),亂吃藥。剛吃完藥,如果沒有馬上見效,就懷疑一切,疑神疑鬼,甚至為了早日康復,自行加大藥量。往往是“西藥一大把,中藥一大碗”,結(jié)果適得其反,“把胃給吃敗了”。到頭來,弄成個胃鏡檢查:胃糜爛,還不知其緣由。
其實任何一種藥物在體內(nèi)發(fā)揮作用是有一個過程的;另則一味強調(diào)藥效,而忽視了疾病康復是藥效、心理等綜合效應在起作用也是錯誤的。
總之,上述用藥心理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正確、辯證認識藥物,合理用藥,豁達、樂觀地對待疾病,與醫(yī)護人員緊密配合,才能藥到病除,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