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蜂蜜是我們?nèi)粘I钪凶畛R姷降,但是雖然常見或許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蜂蜜,什么蜂蜜最好?蜂蜜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蜂蜜的養(yǎng)生保健價值很高,但不同的種類的蜂蜜卻有著不同的功效。那么,想要選對蜂蜜就一定要先了解不同蜂蜜的功效才可。
1、槐花蜜:槐花蜜其性清涼,具有槐花之去濕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能保持毛細(xì)血管正常的抵抗能力,有舒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脂血壓等作用,并用于預(yù)防中風(fēng),同時亦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之功效。較適用于慢性病患者及心血管病人的保健食用,尤其適合老年人。
常服槐花蜜能改善人的情緒,達(dá)到寧心安神效果。中年失眠者在臨睡前服用槐花蜜每能降低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劑,起到催眠的作用,還可以避免服用催眠藥物的成癮性。蜜中還含有刺槐甙和揮發(fā)油,可抗菌、防腐和止咳;清熱解毒、祛皺消斑、養(yǎng)顏正氣、解郁通絡(luò)。
夏日消暑飲--槐花蜜茶
原料:干槐花5g、槐花蜜30ml、開水適量。
做法:1、干槐花;2、洋槐蜂蜜;3、取5g干槐花;4、用溫水泡開,清洗,摘去枝條;5、槐花擠干水份放入杯中;6、倒入開水,代水溫降低之后,加入槐花蜂蜜調(diào)勻即可。
2、棗花蜜:其性甘平,具有護(hù)脾養(yǎng)胃、潤肺補虛、和陰陽、調(diào)營衛(wèi)之功效,長于補血,是調(diào)制中藥的上等蜂蜜,也是婦女、兒童、老年人和體弱患者的理想蜂蜜。>>蜂蜜什么時候喝好?蜂蜜5大食用宜忌(圖)
3、椴樹蜜:其性甘溫,常服本品有降低中樞神經(jīng)興奮性的作用,對維護(hù)腦細(xì)胞的正常功能有利,久服尚能增強體質(zhì)。
4、梨花蜜:其性甘涼,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潤肺清熱作用,能養(yǎng)陰潤燥,散結(jié)通腸,降火生津。宜用于痰喘氣急、痰熱悶燥的呼吸道病變患者。
5、枸杞蜜:其性甘平,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潤肺止咳之功效。適合血氣兩虧、高血壓、體質(zhì)虛弱、視力下降、貧血、慢性肝炎、中毒性或代謝肝病及膽道系統(tǒng)引起的肝功能障礙等的人士服用。特別適用于腎虛腰痛、遺精滑精、工作繁忙的男性食用。
6、荊條蜜:其性甘平,有益氣補中、發(fā)汗散熱、散寒清目之功效。適用于氣血不足、傷風(fēng)頭痛、目赤、失眠者。
7、荔枝蜜:其性甘溫,具有生津、益血、理氣、之功效,適用于氣虛血虧,小便頻繁、皮膚干燥等病癥。
8、龍眼蜜:其性甘平,有補心脾、益氣的作用,對心脾血虛引起的心悸不安,失眠和記憶力減退有一定的幫助。
9、黨參蜜:其味甘平,有補中、益氣生津作用,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婦女血崩、貧血有輔助療效,適用于體虛,胃冷、慢性胃炎、貧血者的保健食用。
10、蕎麥花蜜:性平甘寒,有降氣寬腸、清熱解毒的作用。因蕎麥花蜜中含有蘆丁,故有軟化血管、增強血管壁彈性的功效。常服蕎麥花蜜可輔助治療高血壓癥,并對預(yù)防腦溢血的發(fā)生有積極意義。
11、葵花蜜:其性甘淡。因向日葵的花粉中含有槲皮黃甙、三萜皂甙、向日葵皂甙、甾醇等,故具有擴(kuò)強血管與降壓的作用,并可以增強機(jī)體免疫能力。實踐證明,常服葵花蜜對血脂過高者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12、玉米花蜜:其性甘平,具有調(diào)中開胃、降壓利尿作用;還能促進(jìn)膽汁分泌,降低血脂,增加肝糖元的貯存,改善組織細(xì)胞的新陳代謝,以及提高腎功能,減少蛋白尿的生成等。
13、枇杷蜜:其性甘涼,有滋陰潤肺、止咳下氣作用,可止煩渴,尤其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病變所引起的咳嗽痰多、咳痰咯血等癥。
14、紫云英蜜:其性甘平,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食納不佳病人服之,能消除惡心反胃,緩解胃腸粘膜炎癥病變引起的刺激癥狀,減輕胃部灼熱感,促進(jìn)潰瘍的愈合。
15、菜花蜜:其性甘溫,有清熱潤燥、散血消腫的功效,常服本品對肝膽系統(tǒng)病變患者十分有益,對疔瘡熱癤患者也頗為相宜,脾胃虛弱之人不妨常食之。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