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藥茶是我國中醫(yī)養(yǎng)生的傳統(tǒng)方式之一,并且藥茶的種類也有很多。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狀況來選擇。在這里,不僅要為大家介紹藥茶的種類功效,還有服用藥茶的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藥茶的種類
菊花西洋參養(yǎng)生茶。這款茶能明目平肝,提神醒腦,潤肺滋陰,解毒清熱。取西洋參6g,菊花5朵,放入杯中用開水泡開,可以加入少許冰糖,每日一泡即可。
何首烏強身養(yǎng)生茶。這款茶具有活血養(yǎng)血、滋陰補腎的作用,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抵抗疲勞和衰老,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取何首烏15g,丹參和北沙參各10g,綠茶和冰糖少許,放入茶具中用開水泡服,每日喝一泡即可。
決明子養(yǎng)生茶。這款養(yǎng)生茶可以瀉肝火、通便、降血脂、減肥、明目。做法很簡單,取30g決明子用開水泡服,每天喝一泡即可。
參芪五味養(yǎng)生茶。此茶具有補氣養(yǎng)氣,生津養(yǎng)身的作用,可以保肝利尿,利水消腫,還可以增強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力,抵抗疲勞和衰老。取人參和五味子各5g,黃芪10g,放入茶具中用開水沖泡,加適量冰糖即可飲用,每天喝一泡。
麥芽養(yǎng)生茶。此款養(yǎng)生茶能健脾消食,消除脹氣,幫助消化。取炒麥芽15g,炒山楂5g,陳皮3克,和適量的冰糖加開水泡服,每天服一泡即可。
那么,喝藥茶應(yīng)該注意哪些呢?
服用藥茶須知
沖泡:沖服是將茶葉或配好的藥茶放置在容器中,含有茶葉的藥茶適宜用陶器或瓷器,既能保持藥茶原有的色香味,又不燙手;如不含有茶葉則可選用保溫杯,能保持水溫,有利于藥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來。用沸水沖泡后可加蓋燜上一段時間,一般可沖泡2-3次,單方或只有2-3味者,用于發(fā)汗、解表散寒、止痛、止痢、明目等目的的藥茶常用沖服法,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藥茶也可考慮采用沖服。
煎汁:將藥茶中的諸味藥物加水煎,取湯汁飲服。當(dāng)藥茶中含有較多藥物,或者藥葉中含有的藥物需要煎煮一定時間后才能浸出有效成分時應(yīng)當(dāng)考慮采用這種方法。一般治療慢性病的藥茶多于煎汁后服用。
調(diào)服:調(diào)服的方法有二種,一是將茶葉或藥茶中的諸味藥物研末,再用其他藥物煎湯調(diào)服;二是將不含茶的藥物研末,再用茶汁調(diào)服。
和服:和服是在已經(jīng)沖泡好或煎好的藥茶汁中和入米醋或酒飲用,這種服用方法多用于祛寒、止痛,如治痢疾和心痛等。
含服:含服是將藥茶汁先含在口腔內(nèi),然后慢慢咽下。這種服用方法適用于口腔疾病如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牙周炎等。
分服:將藥茶汁分次飲服,例如分成上、下午2次服用。這種服用方法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
頓服:將藥茶汁一次飲完。
外敷:外敷包括擦、搽、貼、涂等方法,使用時先將茶葉或藥茶方中諸味藥物研末,用濃茶汁或甘草湯調(diào)和,外敷患處。這種使用藥茶的方法多用于外科、皮膚科疾病,如濕疹、瘡毒、潰瘍等。
最后,再來教你保存藥茶的方法吧。
藥茶的保存方法
茶葉的貯存。①瓦壇貯存法。將茶葉用食用塑料袋或厚型凈紙包好封口后放置于瓦壇中靠內(nèi)壁處,中間置放防潮的物品,以往一般選木炭或用紙包好的塊狀生石灰作為吸潮干燥劑,在這些東西放好后就用草紙、棉花、布等材料封閉壇口。但貯存花茶、紅茶時,不宜用生石灰作為干燥劑,因為它能使茶的香氣消失,F(xiàn)在有條件的最好購買硅膠作干燥劑,它的吸水能力比生石灰強一千倍,它吸濕后由白變成藍色,只要將其烘干或曬干后,又可反復(fù)使用。最重要的是硅膠不會影響茶的品質(zhì)。也可購買專用食品干燥劑。②鐵罐貯存法。將茶葉用食用塑料袋包裝好后放入有雙層蓋的馬口鐵罐內(nèi),也能較好地保存。如果在罐內(nèi)再放入數(shù)小袋食品專用干燥劑,效果會更好。③玻璃瓶和熱水瓶貯存法。將茶葉倒入瓶內(nèi)用瓶蓋蓋緊,或用蠟密封后,置于陰涼避光處,也可保存較長時間。④冷藏貯存法。將茶葉用較厚較精密的食用塑料袋包裝好后,外面再罩2~3層塑料袋并密封好,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內(nèi),可保存一年以上。
藥材的貯存。藥材一般沒有茶葉嬌氣,可按品種用食用塑料袋分裝封口后,藏于馬口鐵盒內(nèi),再放上數(shù)袋食品專用干燥劑即可。將鐵盒置于陰涼干燥透風(fēng)處。
調(diào)味品的貯存。將白糖、冰糖、紅糖、蜂蜜裝入食用塑料袋或玻璃瓶內(nèi),置于陰涼干燥處。也可用食用塑料袋包好后置于冰箱內(nèi)。只要能避免受潮受熱即可。
藥茶應(yīng)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可盲目。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