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醫(y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y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yī)師 黃紹剛
很多人每天都會大便,但大多數(shù)都是一沖水就完事了,其實,大便里也藏著大學問。大便的形狀、硬度、顏色及味道預(yù)示著腸道的狀態(tài)。針對不同的便便形狀,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療方。
大便都有啥樣呢?
根據(jù)正常大便、便秘和腹瀉這三種情況,可大致地把大便分為六種類型:香蕉狀、一顆顆堅硬狀、一條條圓滾狀、半膏狀、泥狀(糊狀)、水狀。而這六種類型的大便是由其中的含水量決定的,一般來說,普通的大便含有70%~80%的水分,少于或多于這個含量,就是便秘和腹瀉時大便的形狀了。若水分的含量低于70%,就會硬硬的,成堅硬狀或圓滾狀;若水分高于80%少于90%,會呈半膏狀或泥狀;水分高達90%以上,大便就會呈水狀了。
大便面面觀
健康識“便”
香蕉型
此種大便是健康的標志,顏色為土黃色或紅褐略帶土黃,軟硬程度適中。若人的體質(zhì)較好,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飲食均衡,就會排出完美的香蕉型大便。
細長型
大便呈軟弱無力的細長狀,好發(fā)于為減肥而減少食量,使腹部肌肉無力的人群。若大便是細長型,就需要十分關(guān)注了,通常情況下腸道痙攣,腸道蠕動快,使得大便停留時間短而產(chǎn)生,或者腸道內(nèi)有器質(zhì)性病變?nèi)缦⑷狻⒛[瘤等,也會拉細長的大便。
注意事項:注意保暖,不要讓腸道受涼;不要過多進食滑腸的食物,如堅果、麻仁等。
【食療方】
可服用行氣通腑之品,如木香、臺烏、檳榔等。還可以食用酸奶來促進腸道的活性,改善腸道環(huán)境。
枳術(shù)瘦肉湯:枳實12克、白術(shù)5克、瘦肉100克、生姜1片。加入750毫升的水(約3碗水),煲到250毫升即可,此方為一人分量。
水液型
顧名思義,水液型大便就是像水一樣的狀態(tài),是水分幾乎沒有被腸道吸收,往往是突然有便意,不能多忍一刻,要瀉了才稍微舒服點。中醫(yī)認為,體內(nèi)有寒濕或濕熱,也會使得腸道不易吸收水分而產(chǎn)生水液大便。
注意事項:由于大腸粘膜不足導致腹瀉不止,此時宜清淡飲食,避免飲食刺激性,不要進食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可多攝取容易吸收的食物。必要時要禁食,減少胃腸負擔。除此之外,由于體內(nèi)偏冷,會導致腸胃紊亂,因此暖化身體會帶來改善效果。若腹瀉嚴重,口服黃連素可有效緩解,但應(yīng)立即就醫(yī)治療,以防食物中毒或寄生蟲等因素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食療方】
可服用布楂葉、綿茵陳、土茯苓等。
馬齒莧蒜頭碎肉湯:馬齒莧200克、完整蒜頭1個、瘦肉50~100克。將瘦肉剁碎,加入1500毫升的水(約6碗水),約煲20分鐘即可,此為2~3人分量。
黏稠型
大便如泥巴一般,接近腹瀉的狀態(tài)。這種是在拉細長型大便沒有及時調(diào)理的情況下,水分沒有完全被吸收,長期下來造成腸道的不正常。體內(nèi)很可能是濕氣重或脾虛,若不及時“修復”腸道健康,就會演變成“過敏性腸道癥候群”了,要多加注意。
注意事項:出現(xiàn)黏稠型大便,代表大腸無法完全吸收水分,此時應(yīng)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寒涼的食物,如不能喝冷飲、吃雪梨等。同時身體過于疲累也會引起腸道的運作失常而產(chǎn)生黏稠大便,要注意休息。若拉黏稠型大便持續(xù)了好幾天,就要考慮是否是食物中毒或寄生蟲所致了,這時應(yīng)立刻就診做詳細檢查。
【食療方】
可適當食用薏米、淮山、蓮子、北芪等。
木棉花茵陳蜜棗鯽魚湯:木棉花40~50克、綿茵陳10克、蜜棗3個、鯽魚1條、生姜3片。先把鯽魚煎黃,再加上2000毫升水(約8碗水),煲1小時即可,此為3~4人分量。
軟硬摻雜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腹瀉與便秘交替型或不確定型,屬于氣滯型。
注意事項:要注意休息,適當舒緩壓力。為了使腸道盡快恢復健康環(huán)境,還要均衡飲食,特別要注意早餐的營養(yǎng),適當運動。
【食療方】
可服用些寬腸理氣的食物,如陳皮、砂仁粥等。
大芥菜番薯湯:大芥菜和番薯各一斤。洗凈材料,加入2000毫升水(約8碗水),煲約半個小時,加少許鹽調(diào)味即可,此為3~4人分量。
硬邦邦型
這就屬于傳統(tǒng)的便秘了,拉出來的大便是小顆偏硬的,甚至是羊糞狀。是由于大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中,使得水分被腸道過多地吸收而導致的。此人多為陰津不足,腸道燥熱而引起。
注意事項:此時宜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促進腸道蠕動,加強運動。
【食療方】
可加服生地、玄參、麥冬等養(yǎng)陰之品,必要時加用火麻仁、郁李仁等潤燥之品。
火麻仁瘦肉湯:火麻仁50~60克、瘦肉50~100克、生姜2片;加入2000毫升水(約8碗水),煲約1個半小時即可,此為2~4人分量。
(本文來源:廣東省中醫(yī)院微信訂閱號,微信號gdhtcm)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