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shí)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cuò)
醫(yī)學(xué)指導(dǎo):廣東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池曉玲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冬瓜除了是我們夏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還是一種中藥,具有利水化濕的功效。歷代本草記載,冬瓜皮能治腫脹、消熱毒、利小便。
我們吃冬瓜,紅燒、清蒸或者煮湯,總是喜歡把冬瓜皮削掉,其實(shí)冬瓜皮的食療功效比冬瓜肉還要強(qiáng),只是我們對(duì)冬瓜皮的藥用價(jià)值不了解而已。冬瓜皮是一味藥材,味甘,性微寒,有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常常在臨床上用于治療濕熱導(dǎo)致的水腫、小便不利、腹瀉等病證,同時(shí)也能夠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可以用于治療疔瘡腫毒,若是皮膚濕疹可以使用冬瓜皮食用或外用。
消水腫。在《湖南藥物志》以冬瓜皮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體虛浮腫,用冬瓜皮、赤小豆、紅糖適量。煮爛,食豆服湯。
祛暑熱。冬瓜皮性涼,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在炎熱的夏季,暑熱口渴,小便短赤,則可以用冬瓜皮、西瓜皮各15-30克煎水代茶飲,如果有暑濕的癥狀,比如頭暈、胸悶、大便溏,還可與生薏苡仁、滑石、扁豆花等同用。
一般里說,如果要留用冬瓜皮,可以在食用冬瓜時(shí),削取外層的果皮,切塊或?qū)捊z,曬干,生用。冬瓜瓤的功效與冬瓜相似,都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利小便的功效,在食用冬瓜時(shí)可以連瓜瓤一起食用。
另外,冬瓜子味甘,性微寒,《本草經(jīng)疏》認(rèn)為瓜子“能開胃醒脾”,說明冬瓜子具有健脾益氣、清熱潤(rùn)肺、美容的功效。若糖尿病患者伴有口渴,小便多等癥狀的人群,可以用冬瓜子與麥冬、黃連一起煎水服用。若是婦女白帶量多,則可以用冬瓜子熬粥喝,具有健脾利濕止帶的功效。若用于美容,則冬瓜子可以與桃花、陳皮等一起研末服用或者熬粥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yáng)虛體質(zhì)、身體瘦弱的人群需要少吃或慎用冬瓜皮。
食療方(均是帶皮冬瓜)
●二皮消暑飲
冬瓜皮10克(鮮品30-50克),西瓜皮10克(鮮品30-50克),二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鐘即成,當(dāng)茶飲用。
【功效】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夏天保健食用。
●瓜仁赤豆紅糖飲
冬瓜子30克,赤小豆30克,紅糖適量。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赤小豆酥爛,飲湯吃赤小豆。
【功效】具有利小便、水腫的功效。適用于水腫伴有口渴、口苦等癥狀的人群食用。
●荷葉冬瓜茶
荷葉10克,連皮冬瓜250克,冰糖適量。荷葉洗凈,連皮冬瓜洗凈切塊,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鐘,調(diào)入冰糖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利濕、消脂減肥的功效。適合夏季保健飲用或是脂肪肝、高脂血癥、肥胖的人群飲用。
●蘆根陳皮冬瓜茶
蘆根15克(鮮品30克),連皮、瓤冬瓜250克,陳皮5克。上述用料洗凈,冬瓜連皮、瓤帶冬瓜子一同切塊,蘆根切段,陳皮切絲,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20分鐘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適用于夏季感冒,見有發(fā)熱咳嗽、咯黃痰的人群飲用。
●冬瓜薏仁紅棗湯
連皮冬瓜400克,薏苡仁15克,紅棗5枚。上述用料洗凈,冬瓜切塊后一同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30分鐘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適合水腫、腹水、皮膚濕疹、口瘡等人群食用,也適用于預(yù)防暑濕食用。
(本文來源:廣東省中醫(yī)院微信訂閱號(hào),微信號(hào)gdhtcm)
無(wú)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bǔ)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bǔ)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rùn)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yáng)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hào)-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