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姜是廚房不可缺少的調(diào)味食材,更是用途廣泛的常用藥材。有這樣一個說法“家備生姜,小病不慌”,足見吃姜對于防病有著一定的功效。
小小生姜竟有這么多好處
生姜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jù)研究,生姜含有姜醇等揮發(fā)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增進食欲,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yī)生開處方”。生姜主要有以下七大功效:
1、生姜是傳統(tǒng)的治療惡心、嘔吐的中藥,有“嘔家圣藥”之譽。因胃腸不適、口腔異味等引起的惡心,欲嘔等不適時,可早晨含1片姜片來解決。民間用吃生姜防暈車、暈船,或貼內(nèi)關(guān)穴,有明顯的效果。
2、開胃健脾促進食欲。在炎熱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欲,如果飯前吃幾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卜夏吃姜”,“飯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生姜的七大功效
3、降溫提神,在炎熱的時候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對一般暑熱表現(xiàn)為頭昏、心悸、胸悶惡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姜湯大有裨益。中國傳統(tǒng)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4、除了降溫提神作用外,生姜還有驅(qū)散寒邪的作用,由于著涼、受寒等引起的感冒、頭疼、腹痛等,喝些姜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發(fā)熱,有助于驅(qū)逐體內(nèi)風寒。
5、生姜能起到抗菌的作用。當吃了受了污染的食品,引起急性胃腸炎,而適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6、腳是我們的第二心臟,身體上的各個臟器都能在腳上找到相應的穴位,適當泡腳不僅能改善末梢循環(huán),如果泡腳水中加入適量的生姜,生姜性熱,既可以快速驅(qū)寒,又能預防流感。
7、經(jīng)常吃生姜可以抗衰老。因為生姜中的姜辣素進入體內(nèi)后,能產(chǎn)生一種抗氧化酶,它有很強的對付氧自由基的本領,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
6種姜湯可常喝
1、紅糖姜湯
紅糖具有養(yǎng)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湯里,可改善體表循環(huán),治療傷風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紅糖水只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
2、大棗姜湯
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生姜味辛溫,具有溫中、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充分發(fā)揮姜的作用,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此外,生姜重補暖、大棗重補益,對治療寒涼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3、綠茶姜湯
鮮榨的姜汁可防中暑,綠茶中的咖啡鹼能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因此綠茶姜汁對于防止中暑或紓緩中暑情況都有不錯的改善。
4、可樂姜湯
有防寒去痰的功效,增加熱量,暖胃,最適用于冬季,對防治感冒效果很好,可以祛風散寒。但有些人喝完后卻發(fā)現(xiàn)感冒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感冒分為風寒、風熱兩種,風寒感冒主要表現(xiàn)為怕冷、怕風、出汗少、咳嗽、流清鼻涕;風熱感冒則表現(xiàn)為鼻塞、痰稠、愛口渴。而姜絲可樂只對風寒感冒有效,風熱感冒者喝了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建議風寒感冒者可以喝姜絲可樂,而風熱感冒者應喝清熱解毒類藥物。
5、鹽醋姜湯
如果肩膀和腰背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擾,特別是老人容易復發(fā)肩周炎。遇到這種情況,可熬一些熱姜湯,先在熱姜湯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擰干,敷于患處,反覆數(shù)次,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大大緩解疼痛。也可用毛巾浸熱姜湯敷于四肢酸痛處。
6、小蔥姜湯
這味姜湯適用于由于病從口入導致的腹痛、吐瀉等急性腸胃炎癥狀。適當喝些姜湯,能起到防治作用?茖W研究發(fā)現(xiàn),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