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當你貧血的時候,會很容易感到疲乏、困倦,下蹲站起時會頭暈目眩,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貧血、貧血該怎么調理?
1、不吃主食和肉蛋類
不吃主食和肉蛋類造成的后果非?膳。不吃肉蛋類食物,人體很容易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B12、鈣、鐵、鋅等微量元素。
2、果蔬、酸奶當正餐
現(xiàn)在,用水果、蔬菜和酸奶當正餐的女性越來越多,植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磷酸及大量的膳食纖維,也會影響鐵的吸收,吸收率僅為肉類的十分之一。
3、常飲茶與咖啡
咖啡含有一定的營養(yǎng)成分,茶也是養(yǎng)生的佳品,但飲用也要適量,否則過猶不及。咖啡中含有一種叫石碳酸的化合物,會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缺鐵性貧血尤其不宜飲茶,濃茶中的鞣酸與鐵結合還會形成難溶解的物質,使鐵元素隨糞便排出。女性在經(jīng)期更要避免飲用咖啡與茶。
4、常用化妝品吸收鉛
為了呈現(xiàn)姣好容顏,很多女性將化妝品涂抹得里三層外三層。不過專家提醒,女性使用化妝品要謹慎,一些劣質化妝品中常常含有有害物質,鉛含量過高。
血液系統(tǒng)是對鉛毒性最為敏感的系統(tǒng)之一,血液中鉛超標,會引起一系列的反應,最終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多食用含鈣、鐵、鋅和維生素B、C豐富的食物,可以抵抗鉛的作用,減少鉛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中鉛的含量。
中醫(yī)怎么調理應對貧血
一、血海穴
俗話說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之穴)是脾經(jīng)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還有引血歸經(jīng),治療血癥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jīng)和經(jīng)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jīng)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癥狀。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xù)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jié)痛等癥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jīng)之穴),可使胃經(jīng)和大腸經(jīng)保持活絡,促進胃經(jīng)內氣血循環(huán),幫助氣血由胃經(jīng)輸向大腸經(jīng)。
胃經(jīng)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tǒng)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jīng)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huán)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yǎng)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tǒng)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yǎng)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養(yǎng)生穴位各20分鐘,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wěn)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jīng)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yǎng)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jīng)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jīng)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