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腎虛對于人身體影響是很大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會受到影響。那么腎虛吃什么進補呢?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腎虛?
腎虛是腎臟精氣陰陽不足所產生的諸如精神疲乏、頭暈耳鳴、健忘脫發(fā)、腰脊酸痛、遺精陽痿、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更年期綜合征等多種病證的一個綜合概念。關于腎虛形成的原因,可歸結為兩個方面,一為先天稟賦不足,二為后天因素引起。
腎虛腰痛多表現(xiàn)為腰痛綿綿、酸軟不止,喜按喜揉,伴腿膝乏力,遇勞更甚,常反復發(fā)作。如偏腎陽虛者,則伴有面色發(fā)白,手足不濕,舌質淡,脈沉細;腎陰偏虛者,則伴有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質紅,脈細數(shù)。腎虛腰痛采用飲食調理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腎陰虛者宜溫腎補陽
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這兩種不同的情況調理方法也不盡相同。腎陰虛者宜多黑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中醫(yī)五行學說認為腎主黑,常吃黑色食物有益于溫腎補陽。不過性涼的黑木耳不適合腎陰虛者。
烏骨雞燉湯、紅燒鱸魚也是兩道常見的有益補腎的家常菜肴,烏骨雞性溫、補血,補腎效果顯著;鱸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肝腎,也有益于脾胃。經常食用可以調理腎虛勞損,起到固精壯陽的作用。
枸杞子和豬肝也是補肝腎、益精血的常見食材,這兩者搭配在一起做成枸杞豬肝粥,那可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極好地益腎陰、補腎陽。尤其對于陰陽失衡引發(fā)的腰膝酸痛、腿足無力具有十分顯著的療效。
腎陽虛者宜益氣健脾
花生、紅棗和粟米熬成一鍋濃濃的粥,女性食之不僅可以美容養(yǎng)顏,男性唱食用還可以溫補腎脾、健脾益氣。李時珍曾記載粟米為“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當歸生姜羊骨湯也是一道調理腎陽虛的好菜。當歸是一種常見中藥材,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生姜可以驅除內寒,溫陽養(yǎng)血、益氣健脾;而羊骨則是流傳久遠的補腎食材,《本草綱目》記載羊骨可以“補骨虛、通督脈”,對腰膝無力、胃寒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將淮山藥去皮,與豬腦一起放入瓦罐中小火慢燉,適用于腎虛眩暈者,對面色蒼白、陽痿早泄、心悸咳嗽的腎虛者也特別適用。淮山藥對脾胃有著極佳的調理效果,配以豬腦補腎壯陽。
冬季補腎食療推薦
1、花生紅棗湯
材料:連衣花生200克,紅棗30~50克。
做法:紅棗、花生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花生爛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腎。紅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能;花生具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之效。本湯可用于氣血不足、各種失血病、頭暈目眩、神疲乏力、記憶力減退者食用。
2、黑豆排骨湯
材料:黑豆50克,排骨200克。
做法:黑豆最好提前用清水泡一夜;排骨洗凈切塊;涼水將排骨下鍋,大火煮開;開鍋后,用大火煮30分鐘左右,撇凈浮沫;加入黑豆,再煲2小時左右,最后加鹽調味。
功效:中醫(y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活血清熱、補虛烏發(fā)的功能。排骨也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可滋陰壯陽、益精補血。因此,常喝這道黑豆排骨湯,可以補腎養(yǎng)血,對頭發(fā)有一定的滋養(yǎng)效果。
3、參杞羊肉湯
材料:羊肉1000克,黨參20克,枸杞子10克,菟絲子10克,砂仁5克,牛膝15克。
制法:上物除羊肉外,入砂鍋加水煎煮30分鐘后,倒出藥汁。將羊肉切成小塊,加醬油、糖、黃酒、蔥、姜、味精等調料,腌漬入味,放入鍋中,加藥汁及適量清水,煮沸后,文火慢慢煨至羊肉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本湯可用于陽虛氣血不足,癥見面色萎黃、體虛乏力、氣短食少、虛喘咳嗽、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舌淡者食用。
4、栗子粥
材料:板栗50g,粳米100g。
做法:煮粥食之。
功效:可做主食,板栗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無力、步履蹣跚等癥狀者服食,對老人腎虛大有裨益。另外,板栗生食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故一次不宜吃太多,反之易傷脾胃。
5、芪棗羊骨粥
材料:羊骨1000克左右,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羊骨打碎與黃芪、大棗入砂鍋,加水煎湯,然后取汁代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姜、蔥白調味,稍煮即可。溫熱空腹食用,10~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腎強筋,健脾益氣。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等功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之效。羊骨性味甘溫,有補腎、強筋的作用。體虛乏力、虛勞羸瘦、腰膝無力、筋骨攣痛、久瀉、久痢者適宜服用此粥。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