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很多的MM都有斑點的煩惱,給生活、社交都帶來了諸多的不便,甚至會讓你變得自卑,不能我們該如何祛除各種斑點呢?中醫(yī)美容有哪些祛斑良方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祛斑的刮痧療法,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大家可以來嘗試一下!
中醫(yī)將斑點分為肝郁氣滯、肝腎不足2種類型。臨床表現(xiàn)為對稱發(fā)生于顏面,損害為黃褐色或深褐色片狀色素沉著,邊緣一般明顯,形狀不規(guī)則,尤以兩頰、額部、鼻、唇等處多見。多見于女性。日光照射可促發(fā)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過程,患者常無自覺癥狀。
一、肝郁氣滯
(一)癥狀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選穴 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陽陵泉、太沖。(見圖9-1-1、圖9-1-2、圖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shù)谖逍刈导幌,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shù)谄咝刈导幌,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shù)诰判刈导幌,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shù)谑刈导幌,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shù)谑恍刈导幌拢蚤_1.5寸。
腎俞:在腰部,當?shù)诙导幌拢蚤_1.5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太沖:第一、第二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局部病變部位,再刮頸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腎俞,刮下肢外側(cè)陽陵泉,最后刮太沖。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nèi)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發(fā)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側(cè)陽陵泉穴和足部太沖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腎不足
(一)癥狀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手足心熱,夜間加重。
(二)治法
(1)選穴 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shù)谖逍刈导幌,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shù)谄咝刈导幌拢蚤_1.5寸。
肝俞:在背部,當?shù)诰判刈导幌,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shù)谑刈导幌拢蚤_1.5寸。
脾俞:在背部,當?shù)谑恍刈导幌拢蚤_1.5寸。
腎俞:在腰部,當?shù)诙导幌,旁開1.5寸。
三陰交:在內(nèi)踝尖直上3寸,脛骨后緣。
太溪:內(nèi)踝后方,當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點揉頭面部下關(guān)、頰車,再刮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最后刮下肢三陰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nèi)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發(fā)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后重刮下肢內(nèi)側(cè)三陰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