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夏季針灸需要注意什么?我們經常說“冬病夏治”,針灸在此時也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夏季針灸幫助人體排毒,療養(yǎng),功效可是多多。那在治病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什么呢?
有一句話體現(xiàn)夏天針灸的忙碌,叫做冬養(yǎng)三九補品旺,夏至三伏行針忙,就是扎針忙,所以夏天針灸對老寒腿、關節(jié)痛、體質虛弱的人效果是非常好的。
夏季暑濕邪氣易侵犯人體
夏天天氣漸漸炎熱,人們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加之雨水多,濕氣盛,暑濕邪氣侵犯人體,會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致使氣機不暢,多表現(xiàn)為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胃痛、胸悶想吐、腹痛、腹脹、大便稀溏,甚至水腫。夏至陽氣盛,人體陽氣浮越,此時針對痼疾用針、用藥,可更好地發(fā)揮其治療作用,可有效地扶陽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夏季針灸的三大好處
扶正祛邪
長期患有體虛易感、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發(fā)病,這是因為這些病人平素正氣不足,到冬天氣溫偏低,病邪力量較強的時候,體內的正氣不足以與病邪相抗爭從而發(fā)病,故而冬天宜治標為主,盡可能減輕癥狀。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時機,這時候影響發(fā)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相對較輕,這個時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更好的透邪外出。
培補脾胃
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人體消化功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體的能量供給。脾臟喜燥惡濕,濕邪最易困脾,影響我們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補脾胃,可以健脾化濕,使我們遠離腹脹、腹痛、腹瀉的困擾。夏季陽浮于外,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tǒng)問題,如胃痛、腹痛、腹瀉等,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
助陽散寒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統(tǒng)病高發(fā)以外,還有一類疾病的發(fā)病率也不容小覷,那就是陽虛證和頸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樣,在冬季寒氣盛的時候,人們感受了寒邪而產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節(jié),人體本身的陽氣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驅散體內的寒邪。而夏至節(jié)氣針灸正是這樣一種可以激發(fā)人體經氣,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夏季針灸七條注意事項
1、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2、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3、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4、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除了以上的注意事項,對針灸人群也要特別加以注意。
夏季針灸也“挑”人
1、看個人的體質、艾灸的話就是比較適合一些的是虛證和寒證的,比如一些的就是虛弱怕冷、久病久泄、關節(jié)的一些冷痛、寒咳的哮喘、風寒的引起的感冒等一些的。那么的話就是不適合一些的就是實證和熱證患者的,比如一些的就是上火、口舌生瘡、大便干結、小便短黃、發(fā)熱等都是可以很好的進行治療的。
2、看個人的穴位、一般的來說的話常灸的一些穴位,主要的就是在足三里、關元和神闕的,這一些的穴位就是能夠很好的是激發(fā)人體的一些正氣,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的話就是能夠很好的是起到一個保健作用。
3、看個人的人群、對于一些的青壯年和一些的男性就是可以多灸一些的,一些的婦女和一些的兒童就是需要減量、少灸的,對于一些的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是最好的不要針灸的。
4、看個人的身體狀況、在一個是極度的疲勞,過度的饑餓、口渴,醉酒的時候,都是不宜是進行治療的,尤其的就是一些是患有一些的胃腸疾病得人,那么就是應該的是注意這些的哦。
夏季針灸方便又會讓身體輕便,避開以上注意事項,在夏季結合自身情況可以選擇針灸治病。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