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針灸,大家都不會陌生。那么,你是否有聽說過火針呢?這也是針灸的一種,不過同時具有特殊的地方和功效。接下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火針的作用和注意事項都是怎樣的吧。
火針的作用
治病原理。中醫(yī)理論認為,人體內(nèi)存在陰陽的相互作用,其中陽氣為更功能化的范疇。而痹癥作為身體部分功能的喪失的疾病,和陽氣的缺失是分不開的,無論是風(fēng)、寒、濕、熱,都有可能阻礙周身氣血的運行。而中醫(yī)的天人相應(yīng)理論將來自外界的溫暖刺激同樣歸類為陽氣。火針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可以充分地借助外來陽氣的作用,緩解并治療功能的喪失。
補陽氣不足。人體腧穴溝通內(nèi)外,且有部分處于經(jīng)絡(luò)之上,有利于氣機的傳導(dǎo)。而火針療法利用加熱的針刺入皮膚肌肉,快速引外氣入里。在經(jīng)脈循行的作用下,快速彌補陽氣的不足,起到溫通經(jīng)絡(luò),暢通氣血的作用。不僅如此,水飲等病理產(chǎn)物,對于火針的刺激也會快速消散。
促內(nèi)邪排出。氣機運行不利,邪毒留滯體內(nèi)不除,會進一步引發(fā)新的疾病。火針不僅對治療寒邪有效,對熱證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馃釣椴∪站,灼傷人體津液氣血引起阻滯,而病情又因為不能排出體內(nèi)而愈演愈烈。治療過程中,局部的瘀滯在溫?zé)岬拇碳は轮饾u活躍,最后通過針道得到外瀉,使熱邪排出體外。
火針的操作方法
選穴與消毒:火針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guī)律相同,根據(jù)病癥不同而辨證取穴。選定穴位后要采取適當(dāng)體位以防止患者改變姿勢而影響取穴的準確性。取穴應(yīng)根據(jù)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實證和青壯年患者取穴可略多。選定穴位候進行嚴密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脫碘,以防感染。
燒針: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guān)鍵步驟,《針灸大成·火針》說“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須把針燒紅,才能作用。較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燈燒針,但也有不足,有人采用打火機和一次性5ml注射器(戴針頭)火針治療脊椎損傷和小兒腦癱療效確切。
針刺與深度:針刺時,用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選定的穴位內(nèi),即迅速出針。關(guān)于針刺深度,《針灸大成·火針》中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jīng)絡(luò),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針針刺的深度要根據(jù)病情、體質(zhì)、年齡和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針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針刺宜淺,可刺1—2分深,夾脊穴可刺3—5分深。
最后,再來看看火針應(yīng)該注意的是哪些。
火針的注意事項
面部應(yīng)用火針要慎重。《針灸大成·火針》說:“人身諸處,皆可行火針,惟面上忌之!币蚧疳槾毯螅锌赡苓z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療面部小塊白癜風(fēng)、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針。
對于血管和主要神經(jīng)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針。
在針刺后,局部呈現(xiàn)紅暈或紅腫未能完全消失時,則應(yīng)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發(fā)熱的病癥,不宜用火針。
針后局部發(fā)癢,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針孔處理:如果針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處理。若針刺4—5分深,針刺后用消毒紗布貼敷,用膠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火針的作用也有很多,不過也要因人而異。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