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7月12日已經(jīng)正式入伏,不少人都選擇去做三伏灸。那么,三伏灸有什么好處呢?幾天灸一次呢?做三伏灸又要注意什么呢?
三伏灸有哪些好處
解暑, 祛濕,祛寒,降火。因為艾灸補充的的是元陽之氣。到了夏季,許多人怕熱,這是因為體內(nèi)寒、濕氣重的緣故。中醫(yī)講:“虛火、邪火之根是寒濕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边@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發(fā)炎癥的根本原因,比如婦科炎癥、咽喉炎、鼻炎等。在中醫(yī)里治療各類炎癥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濕,才是有效治療,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癥不愈。艾灸的純陽與天時的陽氣最旺之時,雙重陽氣注入體內(nèi),將寒濕邪排出后,人在炎熱的環(huán)境里是不悶熱,不煩躁的。
無論天氣多么炎熱,身心卻是舒暢無比。這就是元氣陽氣充足,夏不怕熱,不喜歡吹冷風、空調(diào)、吃冷飲之類。冬不怕寒冷,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強,耐痛,抗壓 力、抗打擊力強。總之,元氣充足的表現(xiàn) 就是正能量很強的人,是真正意義的健康 特征,是身心健康寧靜所表現(xiàn)出的感染力、影響力的強大能量場和安全感的人。這種感覺是其他任何治療、調(diào)理、保健、 補品等無法體會到的。所以說,古大德醫(yī) 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jīng)絡。
延年益壽。太醫(y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 延壽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氣、陽氣,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長壽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天幾天灸一次
三伏灸是三伏天中的一種中醫(yī)特色療法,這種療法的目的是冬病夏治,但是很多朋友不懂三伏灸要多久灸一次,其實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guī)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間,也是中醫(y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時。
這時人體皮膚松弛,毛孔大張,在特定穴位敷貼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幫助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節(jié)臟腑,將體內(nèi)的頑疾、寒氣驅(qū)除出來,達到“冬病夏治”效果。
2017年三伏時間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堅持三個療程,也即連續(xù)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療。有的醫(y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鞏固療效。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后皮膚有發(fā)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
三伏灸的注意事項
三伏灸療法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藥有些為有毒之品,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婦、年老體弱、2歲以下的孩子(皮膚比較嬌嫩,容易引起感染)以及皮膚過敏等患者應慎用或禁用。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fā)物。
中藥敷貼后4~6小時,有的人會有刺癢的感覺,這是藥物滲透入表皮后的一種自然反應;還有人會出現(xiàn)紅、腫、熱、痛,如皮膚出現(xiàn)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chuàng)面,防止感染,起皰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皰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皰可用消毒針頭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宜暴露,避免覆蓋患處。
還須注意的是,貼藥10個小時內(nèi)不宜沖涼洗;若皮膚長有皰癤或破損,或患有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等疾病,都不宜用三伏灸貼敷治療。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