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是祖國醫(yī)學寶貴的遺產之一,在中國民間使用已久。其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附于皮膚,造成淤血現(xiàn)象的一種療法。
頸椎病怎么治療之拔罐療法
(1)拔火罐法。 臨床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法,即運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熱力,排除罐內空氣,以使罐內形成負壓,吸附在皮膚或穴位上,引起皮膚充血或痰血的治療方法。
(2)走罐法。 若待火罐吸著后,一手扶住罐體,作用于人體體表皮層,通過用力上下左右慢慢來回推動,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力點,此種方法中醫(yī)上稱之為走罐,其作用是調節(jié)人體臟腑、經絡氣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其用于面積較大的部位。待患處皮膚消毒后,先用梅花針叩打或用三棱針淺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鐘后,起罐消毒皮膚,稱刺血拔罐。
(3)閃耀法。 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著后,立即拔下,再閃火再吸、再拔,反復多次稱閃耀。
過去只單一地認為拔罐是通過吸引而排除寒濕熱毒之病邪,而現(xiàn)代科學則多角度地認識到拔罐對微循環(huán)的改善,對神經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拔罐療法的機能調節(jié)都有良好的作用。
拔罐療法的作用
(1)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充血狀態(tài),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2)調節(jié)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jié)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由于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末梢的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從而產生反射性興奮,借以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于平衡。并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jié)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愈。
(3) 負壓效應 。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發(fā)生自家溶血現(xiàn)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使其恢復正常功能。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