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高血脂是“三高”中的一種,高血脂早期癥狀不明顯,但是它的危害卻很大,中醫(yī)可以通過看手掌來判斷是否得高血脂,也可以通過飲食來預(yù)防高血脂。
中醫(yī)通過手掌看高血脂
中醫(yī)講究望聞問切,其中望診便是通過觀察身體外在表現(xiàn),如面相、手部等,可初步判斷身體健康狀況。比如,觀察手部的指甲便知肝臟是否有隱疾。另外,看手掌顏色也能判斷你的血脂是否高了。
高血脂是一個潛伏“殺手”,它可引起全身血管病變,也是高血壓癥的根本原因。當(dāng)腦部血管先出現(xiàn)癥狀時,就會導(dǎo)致中風(fēng)。那怎樣早期發(fā)現(xiàn)此病呢?由于高血脂早中期沒有明顯癥狀,因此高血脂患者往往掉以輕心。其實,雖然高血脂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也并非無蹤可尋。通過觀察手部,便可初步判斷血脂是否高了。
手部能預(yù)報健康和疾病,如果手掌發(fā)熱出汗,可能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如果手掌出現(xiàn)紅斑點,可能患有肝炎或糖尿病。如果指尖蒼白,可能為血流障礙。如果指關(guān)節(jié)腫脹,可能為高尿酸、痛風(fēng)。如果手背上有白色丘疹,可能是膽固醇過高。如果手上出現(xiàn)紅線,可能是患有高血壓、風(fēng)濕病或心臟病等等。
手指與手掌顏色對比,前者比后者顏色淺,表示血液循環(huán)不順暢。對于血脂、血粘高的人,同樣可以自己觀察手掌情況作初步的判斷,以便早期預(yù)防。
治療高血脂的方法
1、平肝潛陽法
高血脂患者多伴見高血壓,動脈硬化者,臨床見頭昏頭脹痛,耳鳴、面潮紅、易怒、口苦、失眠多夢,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天麻鉤藤飲
組成:天麻12克,鉤藤20克,石決明20克,牛膝15克,益母草20克,黃芩10克,山梔子10克,桑寄生15克,夜交藤20克,茯苓15克,何首烏15克,菊花15克,蔓荊子15克。
便秘者加大黃、芒硝;手足震顫加龍骨、牡蠣、珍珠母;肝火偏盛加龍膽草、丹皮。
2、祛痰化濁法
高血脂患者見頭重眩暈,胸悶惡心,時吐痰涎,倦怠、少食多寐,多見肥胖型的高血壓患者,舌苔白膩,脈弦滑。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組成:半夏12克,白術(shù)12克,天麻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生姜12克,代赭石12克,膽南星10克,白芥子15克,石菖蒲15克,澤瀉15克,瓜蔞15克,甘草6克。
若脘悶納差者加白蔻仁、砂仁,痰熱者加黃芩、竹茹、天竺黃等。
3、清熱利濕法
高血脂患者伴見發(fā)熱,口干煩渴、尿少便秘、頭暈脹,血壓偏高,時有心悸、浮腫,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龍膽瀉肝湯
組成:龍膽草12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澤瀉18克,車前子15克,草決明20克,蔓荊子18克,菊花15克,地龍15克,玉米須50克,虎杖15克,夏枯草20克。
4、滋陰養(yǎng)血法
高血脂癥伴頭暈頭痛,耳鳴目眩,半身不遂或見手足震抖或語言蹇澀,為腦血管意外患者,舌紅、脈弦滑等癥。
補陽還五湯
組成:黃芪60克,當(dāng)歸尾10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地龍30克,紅花10克,丹參15克,生地15克,鉤藤20克,山楂20克,石決明20克,全蝎8克,甘草8克。
5、溫經(jīng)通陽法
高血脂癥伴見胸痛胸悶,氣短自汗,心悸,四肢厥冷,舌苔白、脈沉細,常見于冠心病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心梗的患者。
瓜蔞薤白半夏湯
組成:瓜蔞15克,薤白15克,半夏15克,丹參15克,桂枝12克,厚樸12克,蘇梗15克,棗仁15克,當(dāng)歸10克,黃芪30克,川芎15克,炙甘草8克。
6、活血化瘀法
高血脂癥伴見胸痹心痛,痛處固定,或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色或唇色紫暗,舌有紫斑或瘀點,脈弦澀或細澀,常見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患者。
血府逐瘀湯
組成:當(dāng)歸10克,生地15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赤芍15克,枳殼12克,人參10克,全蝎8克,水蛭10克,土鱉蟲10克,炙甘草10克,瓜蔞15克,五靈脂12克。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zé)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zhǔn)。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