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通過對罹患胃癌患者的生活方式的追溯,胃癌的發(fā)生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guān),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危險因素呢?
胃癌發(fā)生的五大危險因素
飲食因素 是胃癌發(fā)生的首要危險因素,日本學者研究了東亞地區(qū)胃癌的危險因素是飲食因素,如高鹽、熏制食物、亞硝.酸鹽含量高的食品, 這些刺激因素誘發(fā)胃的腸化生,最終導致癌變。熏制食品、腌制食品、燒烤食品是東亞人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肴,這類食品要么含煙硝.酸鹽量高,要么含有一定量致癌物,如-丙烯酰胺、苯并芘等等,適當攝入可能無大礙,長期偏食確實會對胃造成傷害。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大約近50%的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guān),幽門螺旋桿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潰瘍和胃癌。中國約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據(jù)研究跟進食習慣密切相關(guān),容易發(fā)現(xiàn),容易治療。
萎縮性胃炎 以胃粘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粘膜變薄,粘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疾病。該疾病被列為胃癌的癌前病變,也是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胃切除術(shù)史 胃切除術(shù)史,尤其胃大部切除術(shù)史,是胃癌發(fā)生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胃癌術(shù)后15~20年左右須提高警惕,臨床上有接近3成胃癌患者曾有胃切除術(shù)史。
吸煙 長期吸煙作為胃癌單獨危險因素,可將胃癌的發(fā)生危險性提高1.5倍。
中醫(yī)怎么辯證治療胃癌方法
胃癌在中醫(yī)學中屬于“噎隔”、“反胃”、“癥瘕”、“積聚”、“胃脘痛”,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一位。近年來我國胃癌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發(fā)病年齡則明顯下降。從西醫(yī)角度,胃癌患病原因與遺傳因素、胃部疾病、環(huán)境因素以及飲食因素密切相關(guān)。祖國醫(yī)學認為,胃癌的發(fā)生是由飲食不節(jié)、正氣虛損、情志失調(diào)及邪毒入侵導致的。從病因病機來看,胃癌應(yīng)屬于本失標實。臨床中,如有上腹脹滿、胃痛、反酸、噯氣和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不振、上腹飽滿、疼痛者,均需及時檢查確診。
胃癌的臨床病理分期主要有四期,這對于胃癌提供了可靠的診治依據(jù)。將胃癌分為五型,并明確了理法方藥及治療原則———
一為肝氣犯胃型,治則為疏肝理氣,抗癌止痛,方藥以柴胡疏肝散為主,加用抗癌中藥半邊蓮、半枝蓮。二為瘀毒內(nèi)阻型,治則為化瘀解毒,清熱和胃,方藥以膈下逐瘀湯為主,加用三棱、莪術(shù)。三為脾胃虛寒型,治則為溫中散寒,健脾抗癌,方藥以附子理中湯為主,加薏仁、山萸肉、山藥。四為氣虛血瘀型,治則為補氣活血,化瘀抗癌,方藥以八珍湯為主,加丹參、川芎、半邊蓮。五為氣虛血虛型,治則為補益氣血,扶正抗癌,方藥以十全大補丸為主,加黃芪、太子參、山萸肉。
實踐證明,中藥復方制劑在某種程度上既能抗腫瘤和改善微循環(huán),又能顯著增加癌癥患者的免疫力,與化療藥配合使用可起到增效減毒的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