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在中醫(yī)日常養(yǎng)生中叩齒是很多人并不夠熟悉的,正確的叩齒可以幫助我們補腎健脾,有很多的好處。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叩齒的方法和好處都是怎樣的,千萬別錯過了。
中醫(yī)叩齒的好處
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yǎng),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于松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志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津”,又稱“玉液”,“津”通于“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yǎng)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健脾: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薄鞍俨〗杂善⑽杆ザ病保ɡ顤|坦《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yǎng)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里,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飲食物)”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谷化為精微物質并將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強骨益腦: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yǎng)。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恒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yǎng),腦發(fā)育健全,就能充分發(fā)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yǎng)。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聰耳明目:《靈柩·脈度》說:“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蹦I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yǎng)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yǎng)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靈柩·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美顏榮發(fā):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面膚的營養(yǎng),進而美顏。發(fā)的生長賴于精血,精血充盈,則發(fā)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fā)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fā)”,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fā)。
接下來,一起了解了解叩齒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吧。
叩齒的正確方法
步驟一:靜坐。端坐、頭正、頸直、目視前方,合胸拔背,兩手四指握大拇指,置于兩側大腿上,舌輕抵住上腭,輕輕閉上眼睛,內視返聽,意守下丹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能使情緒安定,排除雜念。
步驟二:叩齒。待情緒安定,精神集中后,上下牙齒輕輕叩打36次或81次,速度宜緩慢均勻,不可用力相擊。
步驟三:攪舌。用舌頭在口腔內的上腭、下腭,上齒牙齦的內、外緣及下齒齦的內外緣,共6個部位作左右攪動運轉各9次或18次。產生的唾液時不要咽下去,接著漱津。
步驟四:漱津。閉著口,將產生的唾液鼓漱津9次或18次 ,接著咽津。
步驟五:咽津。將漱津后滿口的唾液分成三小口,然后逐口咽下,咽下時稍用力,使之汩汩有聲,同時用意念誘導唾液沿任脈方向慢慢下落到丹田。
步驟六:收功。意守丹田3~5分鐘,搓熱手掌,用手掌輕輕按摩臉部,有前額經鼻兩側往下擦,直至下頜,經面頰、耳前繞太陽穴部回到前額,反復9次;食指指腹輕輕梳頭,從前額到后枕,反復9次。雙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雙耳輪從上向下抹9次。
叩齒的注意事項
叩齒的作用雖然多,但是18歲以下青少年,由于其牙齒可能發(fā)育尚未完全,不宜做叩齒動作。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已患牙病者叩齒力度不宜過大,防止牙齒進一步損傷。攪舌、鼓漱時舌尖要緊壓牙根部,速度不宜太快,用力要適當均勻,緩慢而周到。如口腔有潰瘍或口舌糜爛,影響此法進行時,可暫停數日,待口腔炎癥痊愈后再施此法。咽津前,如果口中唾液分泌過多影響其他動作進行,可將唾液部分咽下,不可吐掉。
以上就是關于叩齒方法和好處的介紹,快來試試看吧。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