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很多人在患有疾病之后會進行看中醫(yī),中醫(yī)會讓大家伸出舌頭或者是進行把脈,可以看出人體的一些變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舌頭的變化,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一些診斷疾病的方式,教你如何從舌頭診斷疾?
教你如何從舌頭診斷疾病
1、舌兩側(cè)紅:肝火旺
如果不僅口干,口還發(fā)苦,眼睛發(fā)紅等,則都屬于肝火旺的表現(xiàn)。有肝火時,舌質(zhì)會發(fā)紅,但兩側(cè)紅更明顯。臨床上,吃龍膽瀉肝丸就可以清肝火。此外也可以喝藥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荊子沏水。如果伴隨臉發(fā)紅,血壓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鉤藤來泡水,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2、舌尖紅:有心火
一般來說,比正常顏色要深的紅舌是比較多見的病體癥狀,它預(yù)示著體內(nèi)有熱證。心火的表現(xiàn)主要是舌尖紅,另外還有口干、煩躁、口舌生瘡、睡眠不好、小便發(fā)黃、大便偏干等癥狀。如果心火旺盛,但癥狀較輕的,在臨床上常用導(dǎo)赤散;如果癥狀嚴重,可以用瀉心湯,里面有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這些中藥都有瀉火作用。
3、舌紅咳嗽:有肺火
發(fā)紅部位在舌頭的前半部,且伴隨咳嗽、鼻干、口干、咽干等,一般屬于肺火。清肺火主要使用瀉白散。此外,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很多肺熱病人大便都不通暢。因此,治療時既要清肺熱,還要通腹氣,可以用白茅根15克、蘆根15克、大白蘿卜50克切成塊,做成湯,就是一道很好的清熱佳肴。
4、舌紅苔黃且口臭:胃火
胃熱的時候整個舌頭都比較紅,有時候舌紅苔黃,黃色會把紅色覆蓋掉,需要特別注意。胃火旺者通常表現(xiàn)出胃疼、口臭口苦、老想喝水,特別是涼水等癥狀。此時建議試試清胃熱的藥。若是除了胃疼,還有似饑非饑,似脹非脹的感覺,不想吃東西,嘴干,通常是胃陰不足導(dǎo)致,可采用蘆根、石斛、沙參等養(yǎng)胃陰。
5、舌紅少苔:可能有腎火
上面幾種情況都屬于實熱證,往往是舌紅有苔,而且都是黃苔。如果舌紅少苔或者沒苔,就是虛熱證了。如果舌紅少苔,舌質(zhì)紅得不是那么明顯,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它是三補三瀉,比較平和。如果舌紅的程度比前者明顯,還伴有潮熱、盜汗,手老想放在玻璃板上,這種情況要用知柏地黃丸。
6、舌頭發(fā)白:多屬脾虛
舌頭正常的顏色是淡紅的,不正常的“舌淡”癥狀表現(xiàn)為淡白舌,血色很少。臨床上,舌淡表明氣虛、血虛,其中最常見的是脾氣虛所致。脾氣虛的人總覺得渾身沒勁、累,不想吃東西,胃有脹滿感,大便偏軟、不成形。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四君子湯、香砂養(yǎng)胃丸等。如果除了脾虛,還有中氣不足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有時候肚子墜脹,大便拉稀次數(shù)比較多,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
保護舌頭 做做“舌頭操”
經(jīng)常運動舌頭,可加強內(nèi)臟各部位的功能,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有一定幫助。“舌頭操”是一套很好的自我保健操,每日早、中、晚各做一次,不但可以減少口腔疾病的發(fā)生,還能鍛煉面部肌肉,使人容光煥發(fā),青春永駐。
舌頭操的具體做法是:
一、每天早晨,對著鏡子,舌頭伸出與縮進,重復(fù)10次,再在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擺動5次。
二、坐在椅子上,雙手十指張開地放在膝蓋上,上半身微微向前傾。先由鼻孔吸氣,再大大地張開嘴巴,舌頭伸出并且呼氣,同時睜大雙眼,平視前方,做3-5次。
三、嘴巴張開,舌頭伸出并縮進,同時在左下邊至咽喉處,用右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上下搓擦30次。右邊也重復(fù)同樣的動作。
四、對著鏡子,張開嘴巴,舌頭緩慢地伸出,停留2至3秒鐘,做5次。然后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大大地張開,伸出舌頭,停留2到3秒鐘,也做5次。
大家應(yīng)該注意舌頭的變化,并且每天要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身體,同時,也要注意紅舌苔,是否還有口臭,若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注意全面的進行保健,避免肝火虛旺,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有效地進行調(diào)節(jié),以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健康。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