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頸椎病是都市生活中最常見的不適癥狀之一,如果不及時進行緩解治療就會引起頭痛。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下頸椎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快來一起看看吧。
什么會導致頸椎?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最基本的原因。因椎間盤退行性變而使椎間隙狹窄,關節(jié)囊、韌帶松弛。脊柱活動時穩(wěn)定性下降,進而引起椎體、關節(jié)突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前后縱韌帶、黃韌帶及項韌帶等變性、增生、鈣化,形成頸段脊椎不穩(wěn)定的惡性循環(huán),最后發(fā)生脊髓、神經、血管受到刺激或壓迫。
頸部炎癥?芍苯哟碳む徑募∪夂晚g帶,致使韌帶松弛,肌張力減低,椎節(jié)內外平衡失調,破壞了其穩(wěn)定性,加速和促進退行性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頸椎先天性椎管狹窄。指在胚胎或發(fā)育過程中椎弓根過短,使椎管矢狀徑小于正常(14~16cm)。由此,即使退行性變比較輕,也可出現(xiàn)壓迫癥狀而發(fā)病。
慢性勞損和急性創(chuàng)傷。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的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值時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是一種長期超限負荷狀態(tài)。急性創(chuàng)傷可使已有退行性病變的頸椎和椎間盤損害加重,而突發(fā)頸椎病。但暴力傷致使頸椎骨折、脫位所并發(fā)的脊髓或神經根損害則不屬頸椎病的范疇。
中醫(yī)治療頸椎病的4種方法
按摩療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頸部肌肉,從后發(fā)際到頸肩處,左右手輪換做3~5分鐘,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鐘,前后轉肩1~2分鐘,慢速左右轉動頭部1~2分鐘。此法就是放松頸肩部的肌肉來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或預防頸椎病。
藥枕療法
選取當歸、川芎、辛荑花、羌活、藁本、制川烏、乳香、沒藥、葛根、紅花、赤芍、菖蒲、燈心草、桂枝、細辛、白芷、丹參、防風、威靈仙、冰片、合歡花、吳茱萸各30克,研為粗末,裝枕芯。每日枕用不少于6小時,連用3~6個月。此法對頸椎病有很好療效,對高血壓、動脈硬化、腰椎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中藥熱敷法
藥用威靈仙、五加皮、蒼術、乳香、沒藥、白芷、三棱、莪術、木瓜、細辛、黃柏、大黃、赤芍、紅花、冰片各等量,研細末,調勻,加食鹽和黃酒適量,炒成糊狀,裝入兩個棉布袋中,置鍋蒸熱,直敷患處,以患者能夠承受為度。兩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藥袋可使用數(shù)次。
內服中藥
用中醫(yī)治療頸椎疾病是以溫補肝腎、養(yǎng)血益精為主,祛風勝濕、活血通絡為輔,多采用內服中藥的方法,分類型進行辨證論治。中醫(yī)外治法,包括中藥外治法、梳頭療法、按摩療法等,也能使患者癥狀減輕,疼痛消失及治愈。
中醫(yī)治療頸椎病偏方
1、外傷型頸椎病
偏方: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劑:姜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藥,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后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藥方如下: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頸椎病
偏方: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劑: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參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頸椎病
偏方: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黨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如四肢痿軟癥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麥冬12克,黨參20克,黃柏10克,黃連15克,知母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黃芪20克。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頸椎病
偏方: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如病人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參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