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痔瘡雖然是小病,但是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日常生活中飲食不當或者便秘都會容易導致痔瘡,所以預防痔瘡也需要從這兩方面來進行。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防治痔瘡應該怎么做吧。
引起痔瘡的9大原因
飲食不節(jié):主要指饑飽失常和飲食偏嗜。飲食過多,過飽或食用油膩之品,或大量飲酒及食用辣椒、姜、蔥等刺激性食物,容易生濕積熱,濕熱下注肛門,使肛門充血灼痛,引發(fā)痔瘡。故《太平圣惠方》中曰:“夫酒痔者,由人飲酒過度,傷于腸胃之所成也”。
便秘:久忍大便,大腸積熱,是痔瘡發(fā)病的一個原因。
勞累過度: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經(jīng)絡交錯。久坐久行,勞累過度,使腸胃受傷,以致濁氣瘀血,流注肛門而生痔瘡。
外感六淫:《素問風論》中有:“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瀉”!督饏T要略》指出:“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梢娛茱L邪、寒邪、熱邪均可發(fā)生痔疾。古人指出痔因“皆是濕、熱、風、燥四氣所傷,而熱為最多也”之說!夺t(yī)宗金鑒》也有云:“痔瘡形名也多般,不外風濕燥熱源”。
婦人妊娠,月經(jīng)不調(diào):婦人妊娠,月經(jīng)不調(diào)易致關(guān)格壅塞,經(jīng)血流溢滲漏于腸間,而誘發(fā)痔瘡。
遺傳因素:《薛氏醫(yī)案》中有“痔瘡之癥或稟受脂毒,或母腹中受熱也”。表明痔瘡與遺傳有一定關(guān)系。
內(nèi)傷七情: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屬于精神致病因素。中醫(yī)很重視七情致病,因此有喜傷心,怒傷肝之說。喜怒無常,氣血侵入大腸,結(jié)積成塊,易生便血。
房事過度:《諸病源候論》中有“諸痔皆由傷風,房事不慎……所致”。古人又有“忍精不泄而致痔漏”之說。
體質(zhì)虛弱:包括稟賦不足和后天失調(diào)。體質(zhì)虛弱,加之外感風濕,內(nèi)蘊熱毒,而致氣血下墜,結(jié)聚于肛門,易生痔瘡。另外,久病如久瀉、久痢、久咳等易使氣血虧損,氣虛則下陷,表現(xiàn)為腫物脫出、大便出血;血虛則生燥,大便干結(jié)可引起或加重痔瘡,血虛同樣可以引起氣虛。
五款茶飲幫你告別痔瘡
1、木槿花茶
取木槿花適量(鮮品30-60克,干品6-9克),去雜質(zhì),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隨時飲服。木槿花清熱、利濕、涼血,主治痔瘡出血、大便出血、赤白痢、白帶帶血等!度杖A子本草》記載:“治腸風瀉血,赤白痢,并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民間常以之泡茶療出血癥、痢疾等有效。
2、木耳芝麻茶
取黑木耳60克、黑芝麻60克,各兩份,一份炒熟,一份生用。每次取20克,含等量生品與熟品,以沸水沖泡,悶15分鐘,代茶頻頻飲用。黑木耳、黑芝麻皆為甘平滋潤佳品,既有涼血止血之功,又有潤燥通便之效;黑芝麻還有補益精血的作用,可烏發(fā)明目。兩者生用可防止其油性成分受損,以增多潤腸通便作用,炒用旨在止血斂血。此藥茶在醫(yī)學上對痔瘡出血、大便秘結(jié)、肛裂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3、決明潤腸茶
取草決明30克,將其炒至適度,碾碎,用沸水沖泡5-10分鐘,代茶飲。草決明為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又名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藥理實驗表明其含有大黃酚、大黃素、蘆薈大黃素等成分,能降低血壓、抗菌、促進大便。它潤腸通便的功效時常運用于治療多種肛腸疾病。
4、姜片茶
取茶葉一握,生姜7片,加水煎湯或沸水沖泡即可。每日1-2劑,趁熱飲服。脾胃受寒濕之邪侵擾,升降失調(diào),可致使肛腸滑脫、下痢不止。由于便次增多,致使肛門盲腸頻繁受刺激,靜脈叢瘀血擴張形成痔瘡。生姜辛溫入脾胃經(jīng),能溫胃散寒、和中止嘔;加之茶葉收澀、利尿之性。該藥茶有溫中利濕、澀腸止痢的作用,可復元脾胃運化,使中氣得充,升提有力,對肛腸組織有優(yōu)良的保健作用。
5、槐葉茶
取嫩槐葉15克(經(jīng)蒸熟,曬干),用沸水沖泡悶15分鐘,代茶飲。也可加入適量的冰糖來調(diào)味。槐葉性微涼,功能清熱涼血、止血,善治大腸火盛或濕熱蘊結(jié)導致的大便出血、痔瘡出血以及血淋等癥;比~所含的蕓香甙類黃酮能降低擴張毛細血管的總量,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復元血管正常的彈性,減低通透性而達到止血作用。
生活中吃這些食物也能治療痔瘡
赤小豆:與當歸合煎,可治療痔瘡便血、腫痛。單獨一味或與大米同煎成粥亦有良好作用,是防治痔瘡的優(yōu)良食品。
胡桃仁:可潤腸通便補虛,減輕痔瘡脫出、便血癥狀。
蜂蜜:對痔瘡患者可起到補益和潤腸通便的作用。
肉蓯蓉:可用于老人,病久體虛者和產(chǎn)婦便秘、痔瘡脫出、出血等,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豬、羊等動物大腸:中醫(yī)認為可以腸補腸,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其有止血、止痛、消腫的良好作用。
無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guān)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