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中醫(yī)認為,感冒是分類型的,癥狀不同,治療方法不一樣,同樣,退熱方法也不一樣。下面我們看看中醫(yī)有哪些治療感冒的方法?
中醫(yī)有哪些治療感冒方法
辛溫解表退熱 此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fā)汗退熱,即服用辛溫的藥物達到退熱的目的。這種退熱法適用于那些外感風寒的患者,外感風寒其實包括很多不同的癥狀,這里以兩類常見癥狀來說明,一類如頭痛、怕風、怕冷、發(fā)熱、咽喉腫痛、干嘔、不時出汗。一類如頭痛、身痛、多喘、怕冷、發(fā)熱,但不出汗等。針對第一類癥狀常用的退熱法是桂枝湯(方含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根據(jù)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對藥物進行加減。其服用方法也有講究,喝過湯藥后停一會兒,多喝熱稀粥,用谷類的力量滋養(yǎng)脾胃、加強藥力,不僅容易出汗,而且不易反復。同時,要禁食生冷黏膩、酒肉等。后一類常用的退熱法是麻黃湯(方含麻黃、桂枝、杏仁、甘草),此藥的發(fā)汗力量較大。
辛涼解表退熱 適用于外感風熱的的患者,主要癥狀包括發(fā)熱、有汗、頭痛、口渴、咽喉腫痛、咳嗽、不怕冷、怕熱等,常用辛涼解表藥,如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等,代表方如桑菊飲、銀翹散等,需根據(jù)不同的癥狀選用。它是在病初起時用辛涼發(fā)散藥使熱外透,從而達到退熱作用。
瀉下退熱 顧名思義,患者大便不通、腹脹胃滿、腹痛、按之發(fā)硬,實熱積滯在內。這時需要用通腑瀉下的藥物將積滯由大便排到體外,來達到退熱的目的。一些消化不良的幼兒也常容易因食積感冒,癥狀有便秘、手足心熱、口臭有異味等,常以消食導滯為主,食積解了,熱自然就退了。
寒涼藥退熱 還有一種高熱不退、昏迷亂語、身上有出血斑點的發(fā)熱,說明熱邪侵犯人體已到較為嚴重的程度。這時宜采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退熱方法,代表方劑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針灸退熱 在患者高熱不退時可采用針刺曲池、大椎兩個穴位,然后用罐拔出血,從而達到退熱目的。也可在曲池穴注射退熱針劑,多用于實熱證。
和解退熱法 還有一種感寒發(fā)熱的類型,也就是發(fā)熱、怕冷在患者身上同時發(fā)作,高熱不退,中醫(yī)認為它的病因多為半表半里。這時既不可發(fā)汗,也不可瀉下,而要采要用調和的方法解除熱邪,同時調和肝脾與腸胃,因此稱為和解退熱法。代表方劑是小柴胡湯。
預防感冒的10小方法
每天用兩手食指按按上星穴,然后按風府穴,達到酸麻感為宜。
每天兩手伸開,以掌相搓30 次,并向迎香穴按摩十次。
每天晨起后,到室外散步或做體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早晨起床后,開窗通風。
每大早晨起床后,用冷水冼臉,晚上用熱水洗腳。
每天早晨淡鹽水漱口一次,可消滅口腔里的病菌。
集中精力,身體端正,兩手與肩同寬,兩臂伸直,做深呼吸10次,切忌憋氣。
視氣溫增減衣物,出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捂帽,避免傷風受涼。
每日早晨和晚上,可用食醋在房內各熏蒸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
晚上用紅糖30克,鮮姜末3克,開水沖泡后飲用,睡前飲綠茶亦可,失眠者忌用。
內科偏方 |
生活小秘方(267) 消化系秘方(185) 循環(huán)系秘方(137) 呼吸系秘方(159) 泌尿系秘方(73) 神經(jīng)系秘方(29) 傳染系秘方(36) 分泌系秘方(36) |
保健滋養(yǎng) |
補氣篇(103) 抗老篇(58) 補血篇(77) 解毒篇(93) 健體篇(180) 安神篇(43) |
美容保健 |
潤膚篇(80) 健鼻篇(28) 增白篇(46) 除臭篇(47) 明目篇(40) 生發(fā)篇(33) 抗皺篇(58) 潔齒篇(23) |
皮膚偏方 |
斑禿方(62) 痤瘡方(39) 雀斑方(54) 蕁麻疹方(53) 濕疹方(45) 脫發(fā)方(38) 白發(fā)方(70) 黃褐斑方(45) |
腫瘤疾病 |
肺癌方(36) 胃癌方(39) 肝癌方(41) 食管癌方(41) 白血病方(20) 鼻咽癌方(38) 陰莖癌方(38) |
男科偏方 |
陽痿偏方(62) 早泄篇(23) 遺精(51) 男子不育(0) 性欲低下(31) 前列腺病(8) 陰囊病(7) |
外科偏方 |
除痔方(42) 燒燙方(20) 跌打方(24) 骨癥方(26) 炎癥方(56) |
兒科偏方 |
消化疾病秘方(98) 呼吸疾病秘方(73) 皮膚疾病秘方(13) 泌尿疾病秘方(10) 傳染疾病秘方(9) 神經(jīng)疾病秘方(78) 寄生蟲病秘方(44) 口腔疾病秘方(40) |
婦科偏方 |
月經(jīng)病(89) 妊娠病(41) 宮頸癌(62) 產(chǎn)后病(42) 帶下病(16) 不孕癥(57) 婦科雜病(41) 乳腺癌(51) |
五官偏方 |
耳病方(22) 喉病方(22) 眼病方(35) 口腔病方(34) 鼻病方(8) |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以醫(yī)生診斷及醫(yī)療為準。 ┊ 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_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22 yp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藥品網(wǎng) 版權所有
鄂ICP備06013414號-7 公安備:42010502001036